月光下的思念
杜浩荡
小城的时光,在端午的粽香中晕染开来,又在岁月的长河里缓缓流淌。花绒,这位住在河对岸的女子,宛如一朵静静绽放的幽兰,在时光深处散发着独有的芬芳。而李济南,社中的教师,今年任初三(2)班班主任,并担任了两班语文课程,中考临近,他忙得不可开交。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这个民办教师的职位也来之不易,他心里非常清楚,要站稳脚跟,首先要把学生教好,教出成绩来,同时自己也要不断的进修,等待有朝一日,实现考上公办的梦想!
其实花绒也是李济南在高柳中学教的第一届学生。济南当班主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优秀语文教师。李济南老师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给花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上课总能抓住学生的心,讲得深入浅出,左右逢源,举例信手拈来,语言诙谐幽默,把语文课讲得有声有色。所以他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花绒高中毕业回乡后,怂恿自己的一个亲戚穿针引线,李济南老师终于成了她的男朋友。
今夜是个满月,花绒踏着月色来到了河边,看见月光洒在清粼粼的的河面上,她想起了小时候奶奶教他的儿歌:“月亮爷,明沧沧,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净净的,捶得硬硬的……”他又想起了李老师讲过的巜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辉洒在江边和河边那是同样的的景色。空中的圆盘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它象一面圆圆的镜子,把孤零零的我映照在里面,河对岸的李老师能否举头看见我呢?……
端午过后,半月已逝,花绒却再也没有见济南的面。她也知道,教毕业班是没有星期天的。那横亘在两家之间的大河,成了她心中难以跨越的思念之河。两家距离本不算远,但那座大桥却在上游,让相聚变得如此艰难。
上世纪70年代中,通讯那简直太落后了,摇臂电话只通到了乡镇,一个单位有上一部摇臂电话,也就很了不起了。私人家想有电话,那想都不要想。
花绒想好了,他要给李老师写一封信,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
星期二,李济南老师接到了一封信,地址栏写着“内详”,他一看字体就知道是花绒写的,忙关了房门你仔细瞧。
“李老师:
端午节一别,至今已半月有余。可这半个月来我每天是度日如年呐!这半个月来,我是茶不思,饭不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衣带渐宽,形容憔悴。想你想得好不毒,想你我想瘦一身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怎一个‘愁’字了得?”
‘离恨如同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哇!
“你想知道我究竟有多少愁,我的愁啊恰是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济南读到这儿,竟激动得热血沸腾,连连称赞,呣,不愧是我的得意门生,太有文采啦!把李煜的词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李老师啊,花绒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给我讲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你看我算得上淑女么?)
“李老师啊,花绒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你给我讲过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感觉到古人的这首诗就是专门写给你和我的。(你说对么?)
“李老师啊,花绒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你给我讲过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特别是第八章,你讲得最为详细。说的是小分队和杨子荣里应外合,活捉了匪首座山雕,由于大雪封山,小分队在山上呆了八天。我当时傻傻的想,你,就是那英俊潇洒的少剑波,那么我能不能就是那白茹呢?
“李老师啊,花绒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你给我讲过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我想你就是那地下党的领导人杨晓东,那么我能不能就是那银环呢?(李老师,你别笑话我,当时我怎么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呢?)
“”李老师,花绒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你给我讲过的《西厢记》、《牡丹亭》、《汉宫秋月》、《墙头马上》……这一幕幕你给我传授知识的情景,在我少女的心里埋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李老师啊,我非常感谢你认可了我。万山松树根连根,只有花绒与你心连心,花绒愿意跟着你上刀山,下火海,天塌地裂志不移,海枯石烂不变心。除非是哪‘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种现象是万万不可能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请李老师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考验花绒的真心吧!”
花绒 6月24日
午夜于灯下
李济南读完信,没想到花绒的文学修养是如此之高,也非常庆幸自己遇上了这么一个仰慕自己,如此痴情的女子。
花绒端午节送他的礼物,巧手纳的那双花鞋垫,他还珍藏着,舍不得踩在脚下。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花绒总是习惯性地向河对岸张望。她想象济南是否会在忙碌的间隙,也偶尔想起她。她常常伫立在窗前,眼神痴痴地穿过河水,仿佛能穿透那层层迷雾,看到济南的身影。
白天,花绒做着家务,可手中的活计却总是被打断。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济南,回忆着他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话语。她会拿起济南送的礼物,轻轻抚摸,仿佛能感受到他指尖留下的温度。有时候,她会坐在院子里,对着济南送的香囊发呆,香囊里的香气弥漫开来,就像他们之间的情谊,萦绕在她的心头,挥之不去。
夜幕降临,月亮宛如一只银盘,缓缓升上了墨蓝色的天空,将清冷的光辉洒在她家的院子里。虫鸣声在寂静的夜里此起彼伏,却更添了几分孤寂。花绒又来到了河畔,她的脚步拖沓而迟缓,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思念之上。
她走到那棵老柳树下,这是她和济南曾并肩坐过的地方。她缓缓蹲下,伸手触摸着粗糙的树干,仿佛能触碰到济南曾经靠在这里的温度。她抬头望着对岸,目光穿过朦胧的夜色,试图在那一片黑暗中找寻济南的影子。
河水在月光下闪烁着细碎的银光,悠悠地流淌着,发出潺潺的声响,仿佛是时光的叹息。花绒将手伸进河水里,感受着那微凉的水流从指尖滑过,就像济南温柔的抚摸。她想起端午夜两人在河边漫步,济南为她捡起河边五彩的石子,又想起他轻轻为她捋起耳边碎发时,那温柔而深情的眼神。
“济南,你在哪里呢?”花绒轻声呢喃,声音在寂静的夜里被风瞬间吹散。她站起身来,紧紧抱住自己的双臂,仿佛这样就能抵御这夜的寒冷和心中的孤寂。她沿着河畔漫无目的地走着,脚下的石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她的心上。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花绒的身影在月光下被拉得很长很长,她的眼神始终没有从对岸移开。她想象着济南此刻或许也站在窗前,望着这同一条河,思念着她。
她走到一处凸起的河滩上,静静地坐下,把下巴搁在膝盖上,就这么痴痴地望着对岸。一颗流星突然划过夜空,在黑暗中留下一道短暂而璀璨的痕迹。花绒下意识地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虔诚地许愿:“愿能早日与济南相见。”
夜越来越深,寒意也越来越浓,花绒的身体开始瑟瑟发抖。但她依旧不愿离去,她害怕一旦转身,就会错过济南出现在对岸的瞬间。……困意上来了,花绒只好回家睡觉。
花绒知道,那座大桥隔开的不仅仅是距离,更是她与济南相见的渴望。但她坚信,这份痴情的思念终有一天会化作相聚的喜悦。她愿意在这无尽的思念中等待,等待与济南再次相拥的那一天。
2025.05.18
(图片由AⅠ按作者的意愿生成)
作者介绍:杜浩荡,1959年生,1980年至今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近40年。1993年临潼县教育局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巍巍骊山》撰稿人之一。闲暇时写点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