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情漫襄渝”诗二首
我去十堰
亿万年阴暗的大山
四面八方地抱着十堰
襄渝线,让它晒了暖洋洋的太阳
“东风”扯来天上的白云
万吨黄金,难买武当山金顶的一片瓦当
十堰,身藏深闺
却摆在交通的棋盘上
你是一部山河垒成的巨书
我们用手轻轻翻动
便挽起了襄樊、武汉,重庆、西安
今天,我到十堰
不登武当山,不去神农架
只为复活这片江山的修路人
送一盘樱桃,奉一束鲜花
为隧道站岗
把口令拧在准星上
穿上军衣,第一次为襄渝线的隧道站岗
巴山的明月擦亮枪刺
第一次擦亮我士兵的表情
是夜,常军面朝重庆,我面朝襄樊
身后睡着刚刚诞生的三华里隧道
故乡带来的胆还没有长大
肉色的体形带着学生鲜嫩的花苞
看着阴暗的群山,瞳孔里总有敌人的影子
风吹草动,想到野狼走来的细节
胆怯,几乎拆散了骨头
我面对隧道喊常军,常军从那端喊我
三华里的隧道,是我俩的舌头
代替了两位新兵无畏的知识
这时,我望见隧道口一座墓碑
死者的血迹,是隧道生成的一部分
年龄与我同岁,到连队第一天献出生命
他的白骨化成奋进的军号声
我被他的事迹感动
胆小的胆,突然长成一部勇敢的辞典
一生行走在创业的刀刃
不流血地穿越醒着的地图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协会员。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