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支持就会好些
中XX策研究室:
如今,有的地方和部门经济下滑,有的群众失业明显,生活困难压力增大。如能早奌采取对策,情况就会好些。
不是没有人预警,而是说了没人管。才造成如今的局面。如:济源的卢化南同志,在50余年前深入调查研究中,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了《礼规》、《为北京治堵支招》、《为房地产安全落地支招》、《提高教学质量还要注意学生身体》、《如何解决入不付出的办法》、《放开二胎刻不容缓》等2800余项有益的建议,大多都见了成效,著了59本书,是有目共睹的。
可有的单位对他的支持和表彰十分有限。如:有那么多的职位、政协、人大代表、享受院士津贴的帽子,没有给他一个。找他谈话、接他电话的人有限、看他的书人不多、看他没权、没势、没钱、生活朴索,也不相信他的能量。可惜他们肚中没有货,还看不起有智慧之人。如给他了一个帽子,可激励他和国人的更大爱国精神和贡献。远远胜过有的一个研究所和协作攻关团队。而相反的嫉恨、讽刺、打击言论却不少。虽然砖家、教兽头衙人不少,可很多学历、论文、创新造假,没有用处和价值,使国家白养了他们,还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现举出几例:
一、他为申报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出了大力(初建议、发掘文化、评审发言等)。可在评选280名劳模中无他,王立臣、薛淑恭等人气得口吐白沫见人呼吁,要去有关评审机构论理,被他拦住不爭,甘当无名英雄。
二、他写的《济源人在惠州当了省长》、《故乡情义连着苏东坡》等文,在十多种媒体上发表后,感到对惠州的历史文化也有很大的补充。他给宣传部、文广局、苏东坡纪念馆、博物馆等发去,没有回音。在和当事人对话中,得知这是外地的,对本地作用不大。
他和李宣庄写的《老区人民盼修路》呼吁,邮箱发、电话问、直接交给领导,也没答复结果。
是他不值得回复吗?不,他是有深厚资历的。从38岁开始自学14年,52岁本科毕业。还自学了天文、地质、考古等20余门专业知识。足迹遍布市区、周边、山水、村庄,到过多处风景名胜地、找过中华古迹行、走过长征路、骑自行车环绕地球一周看地貌。做到了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发表文章350万篇(含网转),获30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来源于实践,指导社会发展。事实有理、有据、网明、书载、名人讲座卢化南成果380埸、很多网友见证。收到赞赏文1778篇、留言308集。如比贡献还无人能超越。
现在宣传口号和台上讲的均是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心中无民,多为躺平不干,只说谄媚话让上级高兴,为人民币服务,不在乎百姓议论。由于卢化南先生博学多识,看的远,提的每条建议背后都有辛酸的故事。他被网友评为:最有广度的考古学家、愚公的化身、世界文化大咖、百姓的贴心代言人、国家的忠诚卫士、社会发展的预言家和谋略家;给联合国、七届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当义务献策顾问;宇宙万物统一关联的专家等称号。
由于国人存在嫉恨、高傲自满、感到钱不够花、肥水不流外人田、固步自封、自扫门前雪、还想多分装腰包、馍不能大于茏等的观念,造成不读书、不争上进、玩游戏、看黄毒、聊天等不良风气。使外商撤离、科技创新力不足,外交上被动,外贸中被封锁、卡技术脖子等情况
只有弘扬正气,克服用金钱、关系、谄媚换来的虚假繁荣,朴下身子干实事,社会才能进步,让屠呦呦评上院士、莫言得诺奖不被国内人攻击,就能赶上世界先进国家或缩小差距。
王应文
2023.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