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社、央视总台5月21日最新消息,5月20日,中国—东盟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东盟十国经贸主管部门负责人、东盟秘书长等出席中国—东盟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东帝汶贸工部长作为观察员参会。经友好协商双方经贸部长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首个对外商谈并建立的自贸区,同时也是东盟的第一个自贸区,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历经二十多年友好合作,先后实现两次升级,终于达到 3.0版!令全世界瞩目!
笔者志清认同,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考验的当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具有特别重大的全球示范意义。
一一近年来,尤其是今年4月初以来,以“美国优先”的反全球多边主义,在美国特朗普“2.0政府”的“关税贸易政策”,肆意妄为下,达到了登峰造极地步。全球苦心经营多年的多边贸易体系已肢离破碎,各国经济与民生苦不堪言。
一一相反,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历经20余年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总额将近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9%。中国连续16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5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占中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
一一国际经贸问题专家普返遍认为,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商品的往来,也含有双方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合作的内容,反映出中国与东盟各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互补性,也反映出了各方加强合作的需求。
一一回顾2002 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开启自贸区建设,先后达成并实施了货物、服务贸易及投资协议,到2010年全面建成,货物贸易零关税覆盖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构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
一一2015 年,双方达成升级协议,并于 2019 年升级为中国—东盟自贸区2.0版,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
一一2021 年,中方末雨绸缪,提出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建设获得东盟各国积极响应。2022年11月,双方正式启动谈判。在历经9 轮谈判、120 多场工作组会议后,2024年10 月,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实质性结束谈判,并加紧开展升级议定书及数字经济章个别剩余条款技术磋商、文本法律审核等后续工作。在各国经贸部长全力协调和共同推动下,于今年5月20日双方全面完成谈判,向签署升级议定书的目标又迈出关键一步。
今天5月22日凌晨,笔者志清透过媒体查阅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包含9个新增章节,有利于双方在新形势下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有力促进双方产供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笔者志清注意到,在这次达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协议》当中,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在供应链的互联互通、竞争和消费者保护,还有中小微企业等领域都作出了承诺要加强合作,特别是在如何通过标准和规制方面的合作来促进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推进,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笔者志清认同,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保护主义逆流与单边主义挑战的双重冲击,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国东盟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与东盟经济总量超全球1/5,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如今,中国一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发出了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与开放合作的重要声音。这次谈判的全面完成再一次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各方对自由贸易精神和原则的尊重,体现了各方对多边贸易规则的尊重。在谈判的过程当中充分体现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在某些国家实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破坏多边贸易规则的情况下,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中国一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还有利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此特赋《金字经》为评为纪。
中国东盟友,
贸经区域维。
携手多年互利随。
推。
产供销进规。
创思睿。
共迎圆月归。
一一2025年5月22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