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说过淮扬菜,未听说过淮扬羹。其实,在淮扬菜的系列品种里,有不少将淮扬羹,说成为淮扬菜的,如淮安大名鼎鼎的——平桥豆腐。
豆腐上桌,本是家常便菜,如果将其做成羹汤,那豆腐的身价,恐怕就不是家常了。一位饮食界的朋友,曾侃侃说道:将平桥豆腐做成美味,需要十多道工序。不仅食材有所讲究,就连用水、配料、勾兑、火候等等,一般老百姓是难以做到豆腐菜的天花板级。
平桥豆腐的菜之味,着实非同一般:豆腐羹稠,滴油成珠,几片香菜点缀,青白分明。看一下,引起食欲;闻一下,微微鲜香;舀一勺,口水流出;泯一口,清爽不腻。也许是羹名远扬,凡到淮安做客,平桥豆腐首当其中。
淮扬菜是以菜取胜,淮扬羹则以汤养人。细数淮扬菜的精品系列,除平桥豆腐外,还有朱桥甲鱼,虽然都是菜的称呼,更可视为羹的鲜美。如果说,这菜是美嘴的需要,那羹则是养生的所在。
豆腐养身,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不仅喜欢吃豆腐,还喜欢做豆腐。他说: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在植物中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不知平桥豆腐的营养价值,是否来自于孙中山的说教,总之,豆腐做菜,天下第一。
月初到扬州做客,在一顿早茶的品鉴时,首先端上桌的是每人一盅豆腐羹。此羹有别于平桥豆腐,她不是以味道取胜,而是以刀工见奇。只见融入在羹中的豆腐,细如白色的发丝,能够穿针引线,在羹中可谓游刃有余。当食客们舀上一勺送入口中,在伴随三丁包子的鲜美中,则诠释了淮扬羹的又一特色。
当然,细数淮扬菜品,将羹当作菜的,并不止豆腐当家,在淮安还有朱桥甲鱼。说起甲鱼的营养价值,是人尽皆知,曾经的金牌教练马俊仁,正是依仗甲鱼羹汤,培养出世界冠军王军霞。或许甲鱼同金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始得如今的朱桥甲鱼羹,已成为淮扬菜的一道名品。
日前,淮网文学一篇题为《金湖羹》的散文,让读者感叹并感慨。“金湖的羹,是金湖女人精心烹制,细心研发的艺术珍品。有一千个金湖女人,就有一千种金湖羹。”也是啊,细数金湖的上桌之羹,啥螃蟹豆腐、银鱼蛋花、昂刺鲢鱼、菱角芡实等等,不仅彰显出金湖水乡的独具特色更折射出金湖女人的勤劳美丽。
羹既是菜,也不算菜。按照真正的归属,其实是五味调和的浓汤。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作为一种黏稠浓汤,主要由肉、菜及勾芡调和,亦能加面成为面羹,另有甜如豆沙、糖等做成的甜食。羹因大量使用勾芡,加上调和料等提味,所以广泛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
数月前,在北京工作四十年的发小来淮省亲。在欢迎的家宴上,随手用包饺子的荠菜,做了一碗荠菜虾皮羹。未曾想,小老弟一口下肚后,眼噙着泪水说道“终于又喝到家乡的水(羹)了。”此时的淮扬羹,如同电影《南征北战》中那句再熟悉不过的台词,成了一位远在异乡人的乡思、乡恋和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