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挂金钩金樱子
文/李广昌
在向阳的山野路边,坡地及灌木丛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蔷薇科的攀缘性常绿灌木,茎及叶柄具有粗壮的倒钩刺。三出复叶,互生,中央小叶较大,两侧小叶较小,革质,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锐锯齿,中脉下面突出,具有细刺。春夏由侧枝顶端单生白花,花托花柄皆具有细刺。果梨形或倒卵形,全果具满刚毛。在寒露浸染下褪去青涩,蜕变为浑圆饱满的浅黄橙红色浆果,表皮密布微刺却泛着玛瑙般温润的光泽。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樱子,又名糖罐子,鸡屁股,三叶簕,倒挂金钩,刺梨子,山石榴,糖莺子,灯笼果,蜂糖罐,刺榆子等。
我初次认识金樱子还是在60年代初,那时学校放寒假,跟大人去上山砍柴,在山脚下看見一丛簕棚上结满了淡黄带红的全身带刺的小果子,不由地想去摘到来吃,这时大人告诉我,这个叫金樱子,生吃很酸,涩,吃了会拉不出大便,一般摘到晒干来,炖猪膀胱或者猪小肠,服汤治疗小儿遗尿。
从那以后我就在骨子里都记住了金樱子。
金樱子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味酸,涩,微甘,性平。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带的功能。
金樱子根有收敛固涩,止血敛疮,祛风活血,止痛,杀虫的作用。
金樱子叶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止带的功效。
民间喜欢治疗汤火伤就用金樱子根的二层切碎,加糯米少许同擂烂,再加适量的清水放锅内煮沸,待冷,用鸭毛沾药汁搽患处,或用金樱子叶晒干研末,麻油调搽。
治疗妇女崩漏,男子遗精则用金樱子根适量,用猪瘦肉或墨鱼煮湯,以湯煎药,服湯吃肉。
治疗妇白带用金樱子根,水煎,以药汁同鸡蛋煮熟,喝汤食蛋。
对各种皮肤痈疮溃疡久不愈合,用鲜金樱子叶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一日一换。
治疗痢疾,久泻不癒则用鲜金樱子根适量,水煎,去渣,加红糖或白糖调服。
治疗小儿遗尿用金樱子根适量,和鸡蛋同煮,服汤食蛋。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金樱子含有枸橼酸,苹果酸,金樱子鞣质,仙鹤草素,多糖类,三萜类化合物(常春藤皂甙元片,维生素C等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抗菌,免疫调节,降血糖,保肾护肾等作用。
金樱子是一种常用的固涩中药,在金樱子片,金樱子芡实膏,水陆二仙丹,缩泉丸…等诸多中成药中都有它的踪影。然而人们依然喜欢在国庆节过后,当金樱子由青涩变黄红色时,带上铁钩和手套把那些曾被秋阳镀亮的赤玉~金樱子,倒入陶罐中,文火慢熬将山野的精魂,悄然转化凝成固肾涩情的金樱子膏。金樱子虽好,但有实火,邪热者可不宜贪杯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