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志平
从东门进入趵突泉公园,绕过叠石假山,有一溪流被称为“晴雨溪”。溪水澄澈见底,灵动的锦鲤自在悠游,墨绿的水草随水流舒展身姿 ,仿佛是在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 天气晴朗时,溪水中圈圈涟漪相互交织,好似细密的雨丝落入水中,让人不禁心生“晴日亦有雨意”的奇妙想象。
穿过“洞天福地”牌楼,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就在眼前。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泉池呈长方形,池内碧水盈盈,泉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垂落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佛是在与泉水低语。
趵突泉三窟并发、从池底涌出,水涌若轮、声如隐雷、气势磅礴,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如梦似幻。泉水清澈见底,一群群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自在穿梭,偶尔还会调皮地跃出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康熙皇帝曾三临趵突泉,挥毫书写“激湍”二字。
周边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灵动的泉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绝美画卷。
池中的小泉眼不断地冒着串串水泡,像一串串珍珠从水底升起,悠悠地漂浮到水面。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让人心旷神怡。
趵突泉西侧有一座四角攒尖单层方亭,坐西面东,飞檐翼角,斗拱承托,四条脊上饰有仙人走兽,庄重而典雅,明代书法家邢侗题“观澜亭”。
武中奇书写楹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天雷”,生动地描绘了趵突泉的壮观景象。“观澜亭”南北各有一巨石刻写“趵突泉”、“第一泉”
趵突泉南侧有一泉池,其西南之自然石上镌刻有王羲之的集字“无忧泉”三字。 泉水清澈碧透,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围的景色。水中的青石随波颤动,水草嫩绿,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群绿色的精灵在翩翩起舞,群鱼在水草间穿梭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为泉水增添了无限生机。
传说,饮此泉水可解忧消愁,故名无忧泉。明代晏璧《无忧泉》诗云:“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沿石板路前行,不远处李清照纪念堂就在眼前,但见大门牌扁上写“易安旧居”字样,正厅中央,那尊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易安居士身着一袭素衣,手持书卷,目光深邃而宁静,仿佛在凝视着岁月的变迁。她的神情中既有少女时期的纯真灵动,又有历经沧桑后的淡定从容。
“有竹堂”内静谧的氛围使人不由自主放缓脚步,生怕打破这里丝毫的安静。一幅幅精美的书画,展现着李清照一生的才情与风华。 环顾四周,墙壁上挂满了与李清照相关的诗词书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则展现出她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她的诗词既有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豪放壮阔的意境开拓。她以笔为剑,在文学的战场上披荆斩棘,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激昂的词句仿佛在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李清照纪念堂前有一泉,池内北壁镶嵌“漱玉泉”刻石。泉水从池底冒出,如串串珍珠般缓缓升起,在水面破裂,泛起层层涟漪。 水石相激,发出淙淙的声响,那泉水流动的声音,如同一首轻柔的小夜曲,“咝咝”“哗哗”,交织在一起,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传说。
相传,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才情如同这漱玉泉的泉水一般,源源不断,留下了无数动人心弦的佳作。
漫步走进万竹园,你会看到翠竹成林,一片片竹子挺拔俊秀,刚劲清新,生机盎然,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青竹摇曳迎风舞,发出沙沙的声响。
园中除了繁茂的竹林,还有苍松翠柏、藤萝杏花、葡萄石榴等诸多花木,它们或点缀于庭院角落,或攀爬在亭台楼阁之间,花开时节,繁花似锦,花香四溢,与翠竹相互映衬,美如仙境。
万竹园的泉水穿庭入户,绕门而过,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名泉汇聚成的河渠,逶迤蜿蜒贯穿前后,亭在水上,影在水中。
趵突泉公园东北角有“济南惨案纪念堂”,迎面是一座汉白玉牌坊,横额上写“后事师表”。两尊石虎镇守牌坊左右,展览内有历史资料展馆。东侧还悬挂了“勿忘国耻”的大钟。时刻提醒国人勿忘历史,吾辈当自强。
沿着园内的曲径漫步,只见岸边绿柳轻荡,随风摇曳,像是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与波光粼粼的泉池相互 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他们或驻足凝望,或挥毫泼墨,为趵突泉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
作者简介:
吕志平,男,本科学历,高级英语教师。一九八二年进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