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二十四】
解缙笔喻之咏【中华通韵】
作者: 傅贺楠
常闻盛赞右军书,日夜临池意未疏。
沧海波峰皆染墨,眉山笔冢半埋竹。
柔如西子照湖水,勇似泉矛破兀珠。
紫凤翩翔龙起跃,晴空电掣跑飞狐。
注:兀珠指金乌珠(兀术)术。泉矛,指岳飞的沥泉神矛。
诗文解析
这首《解缙笔喻之咏》以书法为主题,借解缙《草书歌》的启发,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独特感悟。以下从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剖析:
1. 内容层面
对前人书法的推崇与研习:“常闻盛赞右军书,日夜临池意未疏”开篇表明,作者常常听闻世人对王羲之(右军)书法的高度赞誉,自己也深受感染,日夜沉浸在对书法的练习中,从未懈怠。这既体现了王羲之书法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也展现出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书法创作的投入与专注:“沧海波峰皆染墨,眉山笔冢半埋竹”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作者在书法创作时的投入程度。仿佛浩瀚沧海的波峰都被墨汁所染,写出书法练习耗费墨汁之多;眉山的笔堆积成冢,一半都埋在竹林之中,极言书写所用秃笔数量之众,突出了作者在书法练习过程中的勤奋与专注。
书法风格的多元展现:“柔如西子照湖水,勇似泉矛破兀珠”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形容书法风格。前句以越国美女西施临水照影的柔美姿态,比喻书法线条的柔和、婉转与优雅;后句则借助岳飞的沥泉神矛大破金兀术的英勇场景,表现书法笔力的雄健、果敢与刚劲,一柔一刚,全面地展现了书法风格的多样性。
书法气势的生动描绘:“紫凤翩翔龙起跃,晴空电掣跑飞狐”进一步渲染书法所展现出的磅礴气势。紫色的凤凰翩翩起舞,蛟龙腾空跃起,营造出一种灵动而宏大的氛围;紧接着,以晴空之中闪电划过,惊得飞狐逃窜的画面,强调书法如同闪电般的速度与震撼力,将书法作品中蕴含的动态之美和强大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 艺术手法层面
丰富的比喻:整首诗运用了大量比喻,将抽象的书法风格和气势具象化。如以西子比柔美,以泉矛破敌比刚勇,以紫凤、蛟龙比灵动与宏大,以晴空电掣比速度与震撼,让读者能够通过熟悉的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夸张的修辞:“沧海波峰皆染墨,眉山笔冢半埋竹”使用夸张手法,通过对用墨量和秃笔数量的极度夸张,强调作者练习书法的勤奋程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紫凤翩翔龙起跃”这样的动态描写,展现书法的灵动与活力;又有“柔如西子照湖水”这样相对静态的画面,呈现书法的柔和之美。动静结合,使诗歌描绘的书法艺术形象更加立体、丰富。
3. 情感层面
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敬仰:从对王羲之书法的“常闻盛赞”,到自己“日夜临池意未疏”的坚持练习,无不流露出作者对书法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体现在对前人书法成就的敬仰上,更体现在自身对书法艺术不懈追求的行动中。
对书法艺术魅力的深刻领悟: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能够看出作者对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有着深刻的领悟。他欣赏书法中的柔美与刚劲,赞叹书法所展现出的灵动气势,诗歌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对书法艺术深深的折服与赞叹之情。
《历代书法咏论》原著•杨克炎
诗文视频解析
202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