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瓷香间,山水别有天
——曹卫东的艺术世界♥
★文/千城传播深圳工作室
在艺术的广袤天地中,总有一些人以执着与热爱为笔,以岁月与才情为墨,绘就出令人瞩目的画卷。画家曹卫东,便是这样一位在艺术领域颇有建树的当代著名画家,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赣南乃至更广阔的艺术天空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曹卫东,这位来自江西赣南的客家人,出生于江西省大余县。赣南,这片充满着浓郁客家文化气息的土地,孕育了他对艺术的最初感知。1977年,他从江西师范学院(现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在那里,他如一块渴望汲取养分的海绵,师从康庄、燕鸣、彭友善、段倪、张华娥、杜玉华等艺术大师。这些大师们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同明灯照亮了曹卫东的艺术之路,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曹卫东仍未停止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他曾任大余县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凭借着对艺术的热情和卓越的组织能力,积极推动当地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众多美术爱好者搭建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同时,他还担任全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将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致力于挖掘和推广农民书画艺术,让艺术真正扎根于民间。此外,他还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以艺术为桥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艺术的征程中,曹卫东收获了累累硕果。他创作了数百幅山水画、版画,这些作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及展会上闪耀着光芒。木刻作品《午闲》,以其细腻的刀法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参加了江西省第三届版画研究会年会展览,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午后,感受到客家村妇的勤劳与质朴。木刻画《刘伯坚在狱中》,以深沉的笔触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参加了江西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被选送至北京参展,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版画《客家人》则参加了广东省韶关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美术作品展,并荣获三等奖,这幅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客家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场景,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曹卫东的部分作品还被出版成画历,这些画历如同艺术的使者,将他的作品传播到了更广泛的人群中。他也因此被全国媒体誉为“客家著名画家”,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多年来致力于客家文化艺术传播的肯定。
为了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曹卫东积极投身于艺术推广工作。他创建了惠通美术工作室,这是他在赣南的创作室,也是他艺术梦想的孵化地。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情,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和实验。同时,工作室也成为了艺术交流的场所,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和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曹卫东的艺术探索并未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形式。他将目光投向了景德镇,这座闻名遐迩的瓷都。在这里,他大胆地将自己的山水画烧制在瓷瓶上,实现了绘画与瓷器艺术的完美融合。瓷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曹卫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和艺术风格,为瓷瓶注入了新的灵魂。他用手中的画笔,在瓷瓶上描绘出南方山水的秀美风光,让瓷器不再仅仅是实用的器皿,更成为了具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这种将绘画与瓷器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不仅为瓷器铸魂,也为地方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曹卫东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尤其是他对山村题材的热爱和独特诠释,令人印象深刻。他对山村有着深厚的情感,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的梯田、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成为了他笔下的灵感源泉。他常去山村写生、搜集素材,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心灵感受着山村的气息。他笔下的山村自然景观之美,少有壮丽宏阔的名山胜景,多是朴素寂静的山野田园。在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山民们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以他的版画《午闲》为例,这幅作品以一位贤惠的客家村妇在自家院内选谷子的场景为题材。画面中,村妇专注的神情、熟练的动作,以及身后那充满生活气息的院落,都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的生活气息。曹卫东通过细腻的刀法和巧妙的构图,将这一平凡而又温馨的场景定格在画面上,让观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这幅作品受到了当代著名版画家赵延年的盛赞,赵延年先生称赞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
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曹卫东的笔墨奔放洒脱,灵动而富有生气。他既保持了传统笔墨的内涵,又凸现出灵动的写意特性。他的山水画,犹如一首首优美的诗篇,将南方山水风光的秀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山水画《山麓绿韵》中,我们可以看到笔墨韵味、技巧和浓厚的山区特色完美地糅合在一起。画中的山峦起伏,树木葱茏,溪流潺潺,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墨色的层次与迭变,形成了与自然景色相对应的光影效果,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诗意的山村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可以体会到画家对山水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曹卫东,这位在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和前行的画家,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了艺术界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