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伍子胥逃国
憨子
对端午节,唐宋以来官宣端午祭奠屈原,但江浙民间却是祭祀伍员伍子胥。屈原因官宣的缘故似乎尽人皆知,伍子胥却少有人知。但与屈原相比较,伍子胥才是真正值得令人深思的人物。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生于公元前559年,死于公元前484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悲情人物,也是朝野评价截然对立的矛盾人物。
伍子胥与孔圣人孔丘((前551―前479年))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孔圣人所说的礼崩乐坏时期。既然礼崩乐坏,那么各种奇葩的事情出现也就见怪不怪,只是,可怜了那些真正坚持传统礼义廉耻、忠孝仁义的人。
一.无忌本无忌,老爸纳儿媳
伍子胥的父亲名叫伍奢,哥哥名叫伍尚。这父子三人都是深受周礼熏陶而循规蹈矩又有才华的好干部,如果遇到好的领导,有个好的制度,让他们治国平天下应该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他们偏偏生活在国君一个人说了算的楚国,而且还是不尊礼乐不按常规出牌的领导楚平王。
楚平王的儿子名字叫建,按照当时的规矩被立为太子,故称太子建。楚平王给太子建安排了两个老师,一个是主教(太傅)伍奢,另一个是助教(少傅)费无忌。伍奢一心一意的认真教育辅佐太子,可人家费无忌想的是:这太子建名义上是太子,可继位要等到猴年马月,何况,要不要这个太子继位就是君王的一句话。有这样的心,费无忌就一门心思找机会巴结最高领导楚平王。
你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家费无忌还真的找到了机会。
那个时候兴的是政治婚姻,这楚平王要拉拢秦国,就想为太子建订个秦国宗室女为妻。他派费无忌带上豪礼去秦国求亲。当时的秦国还不够强大,为中原列国瞧不起,能与敢向周王室问鼎的楚国结亲自然也是乐得屁颠屁颠的。于是,秦哀公就决定把大女儿孟嬴嫁过去。这个孟嬴得了秦山渭水的滋养,出脱得极为美貌,据说是绝世之色。可这绝世之色是要嫁给太子的,与他费无忌何干?可这是你的想法,在费无忌的眼里这就是个绝美的机会。是的,对小人而言,世间的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能想到,一定能做到,因为小人做事从来没有道德底线嘛。
话说这费无忌一看到孟嬴的绝世之美,立即计上心来。他让娶亲队伍慢慢翻越秦岭,他则快马加鞭赶回楚国首都郢,面见楚平王汇报:
“尊敬的王啊,这回迎娶的秦女可真是漂亮啊!”
“有多漂亮?”好色的楚平王立刻来了兴趣。
“小臣走南闯北,见过的美女海了去了,可是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能像孟嬴这样漂亮的女人。”于是,费无忌添油加醋的夸赞孟嬴的美丽,说得楚平王荷尔蒙大涨起来。
“唉,寡人枉自为王,怎么就得不到这样绝世大美女呢?真是虚度人生了。”楚平王悲伤的叹息。
“这有什么,这孟嬴虽说是给太子订的媳妇,但还没有和太子成婚,王要是喜欢,就自己娶了呗。”
不亏名字叫费无忌,人家一点忌讳都没有,让老爸娶了给儿子定下的媳妇,这样的话也说得出口?
“这……”楚平王还是有点忌讳的。
“王啊,你是我们楚国的王啊,什么法律制度还不都是你说了算,你要娶孟嬴,看谁敢说个不字。”
“可怎么对太子交代呢?”楚王原来担心的是这个,他才不担心符合不符合从周公开始的礼乐制度。
是的,大老远沸沸扬扬的说是给儿子娶媳妇,婚棚搭起来,新房布置了,客人也到了,媳妇娶到家里,说儿子的婚不结了,跟老爸结婚。客人就算不说什么吃了饭嘴一抹走了,可儿子怎么办呢?
咳!别愁,老费有办法:
“我的王啊,这还不简单,把孟嬴给你接到宫中,在秦国的陪嫁丫头中找个长得像样的给太子不就完了嘛。”
楚平王大喜,“就照你说的办”。
就这样,儿子的媳妇变成了老爸的小妾,媳妇的丫头变成了儿子的媳妇。至于国家的礼仪制度和道德伦理嘛,只要快活了,谁还管这些?
婚礼结束后,费无忌建议楚平王,为了避免麻烦,派太子到离京城很远的成父去戍边,太子就算知道了也没有啥不好看的。
“嗨,这老费可真是个一心为我的人啊!”于是,太子被打发到成父守卫边疆,楚平王正式立孟嬴为夫人,第二年,孟嬴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轸。
(《史记》原文: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於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於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
二.忠孝伍子胥,“叛国”可唏嘘
本来嘛,楚平王纳了本该是儿子媳妇的孟嬴,楚国臣民没有人敢说什么,儿子也不好说什么,谁叫君王权大如天,言出法随呢?但历来的现实是,小人做了亏心事后总是胆战心惊,怕遭报应,于是即使被害人想息事宁人,这小人也会再生事端,非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费无忌怀疑自己的献美之事太子建已经知道,总担心太子建将来继承王位后会收拾自己,所以时时都在寻找陷害太子建的机会。而楚平王呢,一个棺材瓤子娶了个豆蔻年华的绝世美女,总是想办法讨美女欢心,为此决定立孟嬴生的儿子轸为太子。这就给了费无忌的机会。费无忌趁机对楚平王说:
“伟大的王啊,你要立轸为接班人,太子建肯定不愿意,他会有谋叛之心啊!”
“那怎么办呢?”楚平王也担心这个。
“王啊,伍奢是太子建的老师,为太子出谋划策。你不如先招伍奢进京,然后派兵去抓太子,这样王的忧患就可以解除了。”费无忌这样献策。
“好主意!”
楚平王说干就干,立即招伍奢进京。伍奢来了之后,楚平王问他:
“太子建有反心,你知道吗?”
伍奢回答:“王啊,你怎么能听小人的谗言,怀疑自己的亲骨肉呢?王于心何忍呀!”
听伍奢这样指责自己,楚平王大怒,就下令把伍奢下狱,然后秘密命人立即杀了太子建。太子建知道消息后连夜携妻子逃奔宋国。于是,楚平王正式宣布改立轸为太子,提升费无忌为太师,主管朝政。
但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小人担心的事情多着呢,他们从来就是害人害到底的。费无忌对楚平王说:
“王啊,建跑了,你抓了伍奢,伍奢有两个儿子还在外地做官,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如果他们跑去投奔建,那就会成为楚国的大患呀!”
“那怎么办?”楚平王心想就是这个理。
“王啊,你可以下旨招他们回京,同时让伍奢写信叫他们回来,就说如果他们回来就免去他们父亲的谋反罪。等他们回来后一并杀掉,永绝后患。”
楚平王大喜并依计而行。伍奢知道楚平王是欺骗自己,叹息一声后对来人说:
“我的两个儿子我知道,长子伍尚为人忠厚诚孝,收到我的信必然会即刻回来。小儿子伍员伍子胥志存高远,智慧过人,岂能上当受骗?”
事情果然如伍奢所料。伍子胥对哥哥说:
“这是欺骗我们,如果我们回去,一定会全家都死。”
伍尚说:“君臣之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况且父子之爱,恩从中来,能见父亲一面,就算是死了,我也甘心。”
见哥哥不听自己的,伍子胥仰天长叹说:
“回去和父亲一起死,能有什么好处?如果哥哥硬要回去,我们兄弟从此就永别了。”
“我的才能,远不及弟。我一定要回去为父尽孝,你要走就自己逃走,从此我们弟兄就不复相见了。”
伍尚坚持己见,兄弟俩就此含泪告别。
伍尚回到京地,父子两人果然都被杀害。伍奢知道伍子胥逃走,临死前叹息说:“楚国从此不会安宁了!”。
(《史记》原文:无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卼,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後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雠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雠,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乡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三.楚国抓“叛臣”,民心向子胥
按照后世理学家的观念,这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国王可以胡作非为,臣民只能绝对服从,不得有半点怨言,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这个意思。还有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臣民就是“子”、是“狗”,君王代表的国是“母”,是“家”,臣民无论如何都只能爱,只能忠于,不能有怨言,不能自己去谋生路。据此,这伍子胥不听楚平王的诏令,不顾父亲的召唤而逃离楚国,这就是叛臣逆子,楚国人人应该得而诛之。但这是统治者的道理,小百姓有自己的判断。历史记载的是伍子胥一路逃跑,一路得到楚国下层臣民的帮助。民心偏在 “叛臣”一边。
《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典型事例。伍子胥逃到昭关,昭关的守将要抓他。伍子胥在前面孤身逃跑,官兵在后面紧追不舍。伍子胥逃到江边,江上一个打鱼人看到他的危机,立刻不顾自己安危驾船渡他过江,帮他摆脱追兵。过江之后伍子胥解下佩剑送给打鱼人表示感谢说:
“我在逃亡中没有什么钱财答谢。我这把剑价值百金,就送给你做酬劳。”
打鱼人看他这样,很不高兴,说道:
“楚王的通缉令明确写着,抓住伍子胥的人奖赏粟米五万石,还升任到朝廷做官。我救你,难道就是为得你这仅仅价值百金的剑吗?你快走吧。”说完后就驾船而去。
(《史记》原文: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在晋代人写的《吴越春秋》里,更是记载了大量普通百姓帮助伍子胥逃跑而甘愿为伍子胥牺牲的故事。
例如流传很广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故事说伍子胥过昭关时,关门上贴着他的画影图像,官兵又盘查的非常严,根本无法过去,这时有个叫东皋公的人把他拉回自己家里,说:
“我看你的相貌与关门上画的图像相似,你就是伍子胥。现在到处都在搜捕你,你出去很危险,就先在我家住下。”
说毕就好茶好饭的招待伍子胥住了下来。
伍子胥哪里能安心住呀?一夜忧愁竟然须发皆白。第二天,东皋公带了他的朋友皇甫纳来见伍子胥,看到他须发皆白后大喜,告诉子胥今天可以安全过关了。
原来这皇甫纳与伍子胥长得有些像,他就和皇甫纳商量由皇甫纳假扮伍子胥掩护伍子胥过关。伍子胥认为这样皇甫纳就很危险了。但皇甫纳说你就不要管了。于是皇甫纳穿着伍子胥的衣服前面走,白头发的伍子胥后面跟着。到了关前,士兵们以为皇甫纳就是伍子胥,于是就把他抓了起来。关中军民听说抓了伍子胥,纷纷拥挤着去看,伍子胥趁着混乱安全的通过了昭关。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伍子胥逃到某个地方,饥饿难忍又身无分文,就讨饭吃。在濑水旁看到一个大妈漂洗衣服,旁边放一瓦盆,盆中有饭,就对大妈说:“大妈,我在穷途,腹中饥饿,你能给我一碗饭吃吗?”
大妈认得他是伍子胥,就把全部吃的献给她,伍子胥吃毕之后他对大妈表示感谢,又说:
“蒙大妈活命之恩,我会铭记肺腑。但我给你说实话,我其实是负罪逃跑的人,如果有人问起,你千万别说你见过我。”
大妈说:“我已经守寡三十多年,从来不与人闲话,你放心走吧。”
伍子胥再次拜谢之后离开,刚走几步,忽听噗通一声,回头一看,大妈已经跳江自尽了。伍子胥非常悲伤,哭泣一阵后咬破指头用血在石板上写了二十字的祭文后逃走。
总之,伍子胥是得到了许多普通臣民的帮助才一路逃亡到吴国的。楚国百姓没有人认为他是叛国的逃犯,没有人把他作为叛臣逆子看待。
是的,小百姓有根本不同的看法。正如马克思分析英国占领印度前的莫卧儿王朝时说的:
“对国家没有任何权利的莫卧儿人是这样想的:你说我是国家的主人,但我对国家一点权利都没有。就像一件皮袍,你说它是我的,可是在寒冷的冬天我需要它的时候我不能用,它被穿在别人的身上,我有这皮袍和没有这皮袍有什么区别呢?”
是的,国家就是这“皮袍”,当老百姓对他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爱这个“皮袍”的。
这就是伍子胥能够得到普通民众保护的原因。
四.伍员掘墓鞭尸,子曰“情有可原”
伍子胥历经各种艰难,在很多好心民众的帮助下最终逃到吴国。这吴国地处今江苏苏州一带,原是个弹丸小国。但吴王阖庐慧眼识人,重用伍子胥,很快使国家强盛起来,竟然能够与北方的大国晋、齐和楚竞争高低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山之大,岂容二虎并存。对吴国的强大,楚国自然极不愿意,两国的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阖庐上位的第三年,楚国伐吴,伍子胥第一次帅兵与楚交战,大败楚军并夺去了楚国的舒城。
第四年,吴楚第二次交战,吴国夺取了楚国的六与灊两座城池。
第六年,楚昭王(楚平王死后。他与孟嬴生的儿子轸继承王位,为楚昭王)派楚公子囊瓦率领大军伐吴,吴国派伍员迎击,楚军大败,吴国又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第九年,吴王阖庐派伍子胥与孙武率军伐楚,五战五胜,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己卯日楚昭王出逃,庚辰日吴军攻破郢都,吴王阖庐亲到郢都视察劳军。
《吴越春秋》记载,楚平王自知作恶多端,怕死后遭人报复,就将自己的墓修到低处,引水为湖掩盖墓地。但恶人自有恶报,经人指点伍子胥让士兵断了进湖水源,淘干湖水,挖开楚平王的墓葬。楚平王的尸体因为用水银敛过,还没有腐烂。伍子胥将尸体拖出,用钢鞭狠狠的抽打,大约打了三百多下,直打得血肉模糊,骨骼粉碎,而后令士兵弃之于野,任鸟雀狐鼠取食。
伍子胥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申包胥,当吴军进攻郢的时候逃到山里,听说伍子胥对楚王掘墓鞭尸,就派人转达他的指责:
“你要为父兄报仇,这能理解,但你也太过分了。你曾经是平王的臣子,有君臣之义,奈何今天发狠到羞辱他的尸体,你这岂不是极端的违背天道吗?”
伍子胥显然也知道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他让来人转告申包胥:
“请你为我谢谢申包胥,他的斥责我知道了,但我是日暮途远,忠孝不能两全,父兄之仇揪心,所以我忍不住就要逆天道而做此事了。”
其实,作为楚国人,伍子胥背叛楚平王,还对楚平王掘墓鞭尸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上层人士的诟病,申包胥只是其中之一。但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丘孔夫子却认为可以理解。他在伍子胥掘墓鞭尸后四年担任了鲁国的宰相,作为宰相的他这样评论伍子胥掘墓鞭尸:“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既无礼,臣何忠乎?”又说:“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
孔子说的很有道理。作为儒学鼻祖,他显然不似后世儒家那么迂腐。我想,如果他知道他的继承者们提出“三纲五常”,指斥伍子胥叛国不忠,只怕要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到的是跳蚤”了。
作者简介: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的学者型教师,曾任陕西省教材编审委员会专业委员,现任《检察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咸阳秦韵诗文学会会长。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以及多种教辅读物。主编出版《坡刘村志》、《咸阳人》两部百万言方志以及《草根憨语》等书,有《生死孽缘》、《儿媳要嫁前公公》等中短篇小说,《两个肉夹馍》《屈原的冤屈》《明主怎样变为蠢猪》等多种散文在《检察文学》、《白鹭文刊》杂志以及《人民网》等著名网站发表。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