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万里长征60首之01长征前夜
(中华通韵)作者:薛志鹏
沧溟堕泪斜阳冷,草木欺霜落照残。
身陷囚笼犹壮阔,饥寒交迫胜千难。
【注】
①本作,是笔者应周总理秘书、国宝人物、书画艺术家古今明先生托付所创《三长精神诗词300首》暨《长江精神诗词100首》《长征精神诗词100首》《长城精神诗词100首》之一。
②将《七绝·万里长征联韵60首》合而为一,即为正文120韵、240句、1680字,无一重韵,一韵到底的《七言排律·万里长征120韵240句》,是笔者自研“可分可合”式系列五首历史最长排律之一。
③本系作品,以长征起始、进程时间线为宏观线索,由江西瑞金、于都集结出发为始;以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为主线;以红二、六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二五军长征路线为辅线;直至吴起、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此举,旨在学习和铭记红军万里长征光辉历史,传承与弘扬红军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④1934年10月前,国内局势严峻复杂。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自1930年底起对苏区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红军凭借灵活战术取胜。第五次“围剿”时,蒋军以50万重兵,采取堡垒推进战术合围苏区。面对日军侵华加剧的危局,蒋却妥协退让,致使民族矛盾激化。中共方面,在王明的“左”倾路线主导下,排斥正确领导,军事上采取错误的阵地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苏区面积大幅缩减,人力物力匮乏,难以坚守,相继陷入困境,战略压力剧增。同时,日军侵占东北、热河,华北危急,蒋不抵抗政策引发民众不满,抗战反蒋运动兴起。在此背景下,为突破封锁、挽救革命,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突围,退出苏区根据地,开启长征之路。
⑤2024年6月至2024年11月,书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