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奇兵攻克羊苴咩城
作者:李铁
宋朝的西南是大理国,其都城那时叫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城)。
成吉思汗西征和灭亡西夏、金国以后,蒙古人的疆土虽然大幅增加,但他们觉得,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是南宋,只有占领江南鱼米乡,拿下南宋,做整个中国的皇帝,那才是最伟大的成功。
不过,蒙古人也很清楚,南宋有钱有粮,防守严密,想要攻克并不容易,只有进兵四川,进而灭亡云南大理国,然后以大理为跳板,对南宋进行战略大包围,才能彻底断绝其外部物资来源,最终占领江南。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蒙古人对大理的征伐从窝阔台执政时期就开始了。1244年,窝阔台命蒙古军队抽调20万精兵攻取大理。大军由川西越过大渡河和金沙江,直奔云南。大理国军将率部迎敌,在丽江九禾一带与蒙古军展开激战。这场战役中,大理国与蒙古军双方都损失相当惨重,但由于窝阔台突然去世,蒙古大军撤回,大理国才转危为安。
但蒙古人攻取南宋的战略并没有改变,蒙哥统治时期,再次派忽必烈南征。蒙哥最初希望忽必烈直接拿下重庆,进而顺流东下,攻克南宋都城杭州。但重庆是山城,宋朝的防守工事都是依山而建,十分严密坚固,根本打不下来。
而由于蒙古长期攻宋,四川大乱,大理国也人心惶惶。许多人搬离云南,往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移民,导致大理国内空虚,人力不继。另外,蒙古大军缺少粮食,而云南是粮食产区,忽必烈就把这些情况向蒙哥汇报,以补给粮食为借口,放弃攻宋,继续南下发动了对大理国的征伐。
1253年夏,忽必烈取道西藏高原向大理进发。远征大理的过程也非常艰苦,经常会遇到不毛之瘴、深林盲壑和绝崖狭蹊。当时,蒙古大军兵分中、西、东三路,艰难行进,忽必烈认为,自己此前从未打过如此艰苦的仗。
蒙古西路军在丽江石鼓一带,被大理国金沙江边的军事要隘所阻,这个堡垒山寨是大理国沿江依山而筑,蒙古大军激战7天,才勉强攻破寨门。东路军也遭遇顽强抵抗,只好停下等待忽必烈的支援。
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由于行军不便,丢下粮草辎重,大约10月轻装渡过大渡河,在高山峡谷无人区之中急行军2000多里,到达了金沙江畔。这条路很险峻,特别是金沙江风高浪急,周围并没有多少船只让蒙古军队过河,大理国觉得,蒙古人不可能走这条路。
然而,忽必烈恰恰走的是这条路,他们虽然来自大漠,不习水性,但出师之前,携带了大量“革囊”,为渡河作好了准备,并凭此渡过金沙江天险。“革囊”可能就是牛羊皮做的气囊,如今北方普通百姓过河,往往采用这种办法。
渡过金沙江之后,大理国的北大门洞开。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直驱丽江,沿途招降纳叛,把云南西北部的大理国辖地,都收归到自己帐下。12月,蒙古军队有如天降,一下子出现在苍山洱海之间,兵临羊苴咩城下。
经过近500年经营,羊苴咩城固若金汤。忽必烈认为,如果兵不血刃,订立城下之盟,那才是上善之策。于是他派遣三位特使入城,要求大理国投降。但大理国君臣却颇为自信,断然拒绝了招降行动,还杀了蒙古使臣。大理国王、相国引兵出战,与蒙古军大战于羊苴咩城下。
据说,见对方反抗十分激烈,忽必烈命令蒙古勇士组成了一支特别队伍,爬上苍山,从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大理国君臣对此没有任何准备,被迫弃城而逃。
此后,蒙古军队在其他战斗中俘获大理国的相国高泰祥,再后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也被擒获。段兴智后来投降了蒙古,被蒙哥封为世袭大理总管,大理国至此灭亡。
此役蒙古军队虽获得大胜,但损失空前,当年出师时,蒙古军队有10万铁骑,最后只有2万人存活下来,损失了五分之四。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