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愚敏
晨光初透,案前清茶半盏。
笔尖悬于宣纸上方三寸之间,墨迹将落未落之际,脑海忽然顿悟:原来专注本身就是一场修行,那些被世人仰望的大家风范,不过是把"此刻即永恒"的功夫炼到极致。

禅宗六祖慧能舂米八月,米粒颗颗圆润如珠;王羲之练字罢毕,池水尽染墨色,终练就入木三分之笔力;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这种对细节的极致专注,成就了华夏印刷史上的丰碑;现代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在青蒿素研究中,历经190次失败后仍能专注如初,最终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勃勃生机。
这一幕幕专注之影像不曾惊天动地,仅是日升月落间沧海一粟,却将散落的时光凝成珍珠。
我们总爱说"碎片化"一词,却不知这一个个的专注恰似玉匠之手,将那些零散的翡翠碎片琢成价值连城的嵌宝屏风。若将这些“碎片化”的专注汇聚起来,即是一天、三个月、一年的恒久执着,若能如此,我们整个人生定会丰富多彩。

餐桌前手执竹箸,若仅知道盘中餐即是果腹之物,便错过了青笋在霜降之后积蓄的甘甜;书案前宣纸徐徐展开,若只当白纸黑字是晋升之阶,便辜负了颜真卿在《祭侄文稿》里滴落的血泪……真正的专注,是让五感化作细腻之触须,舌尖方尝得春笋带着露水的脆嫩,耳廓辨得狼毫扫过宣纸的沙响。
《周易》"安其居,乐其俗"的教诲,与禅宗"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机锋异曲同工;朱熹"格物致知"的治学之道;王阳明"事上练事上磨"的实践哲学,都强调了专注于当下的重要性。
在今天信息如瀑时代,专注愈发成为稀缺禀赋。
地铁里低头族中指翻飞的间隙,何曾有人注意到玻璃窗凝结的雾凇霜花?会议室里此起彼伏的汇报声中,可曾有人听到窗外梧桐新抽嫩芽的轻响?那些被我们错过的细微颤动,都在默默丈量着灵魂的深度。
试看我们身边,多少人吃饭时想着工作,工作时想着游玩,这种心猿意马,怎能把当下的工作做好?
一切唯心造,心,才是我们成就一切美好的源泉。

心静了,没有任何杂尘干扰,似一汪清泉,很纯、很甘,方能滋生无穷无尽的智慧。凡大智慧者都是静心、修心、安心、定心之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淡定,平和,谦逊、随和,皆是专注的体现。
学会专注,学会静心,学会平和,学会研读,慢慢地我们身上的贵气就会日益丰盈,给人一种高贵,平和,谦逊,优雅的气质。鹤立鸡群,玉树临风,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气场,任何人无法比拟。

专注,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从杂乱无章的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看见当下的美好,那也许是一顿美味可口的家常饭,也许是书法练习中的一点一撇一捺。
专注,是一种力量,心外无物,整个身心投入到当下事务之中,也许窗外锣鼓喧天,但我们的内心却静如平湖。这种静的力量,专注的力量,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枚巨核,使我们自带静气,气场大到令他人退步三尺,俯首称臣。

晨曦拂晓,将台灯调成依稀光晕,让笔尖的沙沙声游走纸端,令茶香氤氲的轨迹交织成时光的经纬。此刻,专注不是苦修,而是让生命绽放出本真的密钥,它好似古筝琴弦上颤动的余韵,虽止息而绕梁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