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女明星佩戴百万耳环
谢卫
在我们的记忆里面,旧时代的演艺人员,包括“明星”,无论是在京剧、越剧等传统戏曲舞台,还是早期的话剧舞台,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尤其像京剧名角梅兰芳,他那优美的唱腔、精湛的身段,只要他在舞台上一亮相,立刻便惊艳四座。他饰演的旦角,无论是扮相还是神韵,都仿佛将古代女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那时候的观众,为了看一场梅兰芳的戏,不惜早早地在戏园子外排队等候。他们的表演是旧时代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来源之一,是大众瞩目的焦点。这些演艺明星们通过自身的才艺,为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也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一句话,无论他或者她在舞台上有多么耀眼,按照上九流与下九流的划分,他们永远都属于后者。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里的“二奶奶”对此早已经做了最好、最充分的注脚,根本无须我在这里赘言。那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它充分说明,这些演艺明星,基本上就是旧时代文化、社会和艺术的一种综合体现,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不过就是那个所谓的上层社会的一个附庸品。
毋庸置疑,这都是旧时代的产物,理应遭到批判和唾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演艺人员,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星”,明目张胆地偷税漏税,恬不知耻地穿着印有日子军旗的服饰招摇过市,更有“被央视怒批却仍不改悔”地嚣张跋扈地带6助理30保镖出门……
我的个天!
那威风!
那威武!
30个保镖!6个助理!那阵仗,就差“迴避”“肃静”鸣锣开道了!
瞧瞧,瞧瞧!原本只是“二奶奶们”眼里的下九流,是权贵们的附庸,现如今却秃子打伞无(发)无天了。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归功于文明被铜臭无情地熏黑了颜色,从此变得本末倒置?
如今更有在镁光灯闪烁的舞台上,佩戴着价值百万的耳环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瞧瞧!瞧瞧!她款款地走着,耳环便跟着摇曳。它们有多么精致!简直精妙绝伦!瞧瞧!瞧瞧!那每一颗宝石,都切割得那样的恰到好处,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又岂止是仿佛!那分明就是在炫耀。瞧瞧!瞧瞧!价值百万的耳环,在她的耳畔摇曳,简直犹如星芒中的焦点,不仅点缀了她的美丽,更彰显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然而,因为耳环的光芒太盛,以至于很少有人注意到她耳垂已经微微发红——那金属的钩子想必咬得她很疼。但她是不能喊疼的,就像她不能解释耳环的来历一样。明星嘛,总要付出些代价的。
据说那耳环上面的钻石是南非产的,纯净得很,没有一丝杂质。我于是便不由自主地、天真地想,倘若人心若也能如此纯净,这世界该有多么的美好。可惜,人心偏偏是杂质的渊薮,越是显赫的人,就越是如此。但我们不禁要问,这百万耳环所代表的价值,它究竟是不是能够彰显真实的艺术魅力,还是——仅仅只是金钱堆砌的一种虚荣?在追求物质奢华的过程中,这些“明星”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她们在展示这些价值昂贵的配饰品的时候时,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消费主义的代言人?这种过度追求物质的风气,是不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价值观,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会不会误以为物质的丰富,就等同于人生的成功?
同时,这百万耳环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巨大差异。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许多角落里,还有很多的人正在为基本的温饱问题而挣扎,事实显而易见,那一对耳环的价格,足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种无比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财富本来的意义,以及它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易言之,当所有的演艺人员包括“明星”们拥有足够多的财富与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回馈这个社会,并且承担起他们原本应该承担的那份社会责任,从而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带来积极的、也是应有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