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罗伯特·亨利·莫尼(1920—1942)是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中尉飞行员,国民革命军空军成员。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数次从祥云机场起飞与从缅甸入侵我国的日军空战,在一次空战中战机被击中,他返回祥云时已失去跳伞时机,眼看飞机将坠入县城,他为保护祥云县城人民,将飞机驾到城外坠入田地,他壮烈牺牲。
莫尼中尉于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中国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作为国际援华力量的杰出代表,他的英勇事迹被中国人民铭记,展现了抗日战争中各国志士共同抗击侵略者的国际主义精神。
——编者
长眠在祥云的美国空军中尉莫尼
作者:陈应国
在有“彩云之乡”美誉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只要提起美国空军中尉莫尼,城乡的父老乡亲便会竖起拇指夸奖道:“这是一位为抗击日军而献身的飞虎英雄。”
沿着滇缅公路遗址寻去,在“驼峰航线”下的清华洞风景旅游景点的一座绿荫环抱的山峰上,耸立着一座美国空军中尉殉职纪念标。这里长眠着一位为反击日本法西斯军队而捐躯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并在当地留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名美空军中尉飞行员的名字叫罗伯特﹒莫尼,是美国堪萨斯城的一名年轻人,在二战时加入美国空军援华“飞虎队”,随陈纳德将军进驻昆明,继而辗转云南省的几个机场,抗击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空军。后来到祥云县云南驿机场驻防,数次驾机长空迎战偷袭云南驿机场和其他军事目标的日军飞机。
1942年12月26日下午3时许,从缅甸起飞的日军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掩护下,又来偷袭云南驿机场和其他军事目标。云南驿机场防空警报大作,莫尼等几名飞行员奉命驾驶P-40型战斗机升空迎敌。飞虎队有“鲨鱼头”之称P-40型战斗机起飞后,美军飞行员不惧临空扑面而来的日军飞机,充分发挥P-40型战斗机爬升快的性能,迅速升高,抢占制空权,继而编队扑向敌机群。
飞虎队的战机突然出现在日军机群面前,令日军飞行员措手不及,日军飞机队形大乱。美军飞行员抓住战机,瞄准日军飞机开火。顿时,从空中传来机关炮、机关枪扫射声响彻天空。昔日在空中肆无忌惮的日军飞行员碰上了对手,祥云上空成了法西斯的葬身之地。据史料记载,起初,飞虎队战机像空中飞虎一样扑向敌机群,平日非常傲慢的日机,竟四散逃命。
空战交手不一会儿,一架日机被飞虎队战机击中,像折翼的乌鸦,拖着浓烟,栽进祥云县城郊区的黄家田村附近的荒田里。 日军飞行员不甘心失败,像输红了眼的赌徒,日军战斗机与飞虎队的战机绞杀纠缠在一起,欲掩护轰炸机撤退。美军飞机似敏捷的燕子,在笨鸟般的敌机群中上下左右穿梭,弄得日机晕头转向。冒着生命危险到空旷地带观战的祥云民众,不时发出一片欢呼声。空战打得非常激烈,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激战中,莫尼中尉的战机中弹着火。
此时,莫尼的飞机离地面很高,如果跳伞,会有生还的可能。但飞机恰在县城上空下坠,若跳伞离开飞机,失去控制的飞机就会顺势跌落到城池中。
为了保护中国的一座县城,保护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莫尼中尉放弃了最佳时机跳伞逃生的机会,驾机驶离县城,向城郊西北方向的荒山谷飞去。
P-40型战斗机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产的战斗机,在当时其性能比日本的零式等型号的战斗机优越得多,飞机高度可达6000米,加之其爬升和下降等方面较为灵活、快速,能发挥优势打击日本的纳特式战斗机和海军的零式战斗机,火力强度令日军飞行员胆寒。美中不足的是,机身的一些部位使用了厚厚的装甲,虽保护了许多飞行员的生命,但过厚的机身结构,对于飞行性能是个缺陷,尤其是在飞机一些安装有操纵装车的部位中弹后,操作起来更为困难。
当时,莫尼中尉驾机远离祥云县城上空,眼看离地面越来越近,才跳出飞机座舱,飞机便坠毁在祥云城西北方向一座叫大轿山的山包上。由于失去了跳伞的最佳时机,莫尼中尉跳出机舱后,降落伞张开不久便触地,莫尼中尉随伞降落到城郊一个叫弯腰树村附近的稻田中。
当时,由于跳伞时飞机离地面过近,加之风势过大,莫尼摔在地面上身负重伤。当地民众见状,忙找来木板,将他抬进县城抢救。
经祥云县博爱诊所董济元医师精心抢救,用了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药品医治, 终因抢救无效,于当晚在祥云县城殉职,年仅22岁。 为了缅怀国际盟友的功勋,感激年轻的异国空军中尉在关键时刻,把生命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壮举。
莫尼中尉殉职不久,董济元医师会同当地部分知名人士发起券捐建造纪念标的倡议,得到地方政府和各界民众的支持,并捐资出力建造纪念标。
当时,连沿街乞讨的乞丐,也捐献出钱来,在感人肺腑的筹建中,1943年1月,祥云县各界人士在清华洞三岔路口建成了3米高的“美空军莫尼中尉殉职纪念标”。
历经80余年的沧桑,纪念标已被损坏。为了弘扬莫尼中尉的国际主义精神,祥云县人民政府决定按原纪念标的规格式样重建“美空军莫尼中尉殉职纪念标”,于1992年10月29日竣工落成,使痛歼敌寇、保护民众而殉职的美国空军中尉飞行员长眠在中国云南祥云,长眠在“驼峰航线”下,掩映在青松翠柏中。
——编辑:艾宗升
本文作者陈应国,系大理州祥云县融媒中心退休新闻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