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伤人的危害
特约作者:饶晓辉
近日来,一则关于河南某地200名干部下乡助农,在插秧两亩地时花费49万元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据消息称,这200名干部下乡助农,在3天时间里花费了49万元,而帮扶插秧的成果,仅仅只有2亩地。这个数字看起来让人瞠目结舌,不少网友质问,这两亩地里除非长出“金谷子”来,要不能代价太大了。就在此事件人群共愤之时,涉事地方的官网发布消息称,这是有人在造谣。好在当地政府的及时辟谣,才避免事件的进一步发酵恶化。
谣言始作俑者的目的,无非就是利用民众的“痛点”,制造虚假信息以此来博取流量和关注度。但是,这样的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也对当地官员和组织者造成了 不必要的困扰和误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达,类似这样“网暴”、“暗箭”(按键)伤人的事例,真的是不胜枚举。殊不知,这些“施暴”行为,带给他人的伤害是挺深的。它除了给受者个人或群体带来名誉、精神甚至危及生命外;还将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行为还可能引发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团结和发展。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传播皆要担责。中央高层领导曾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的呈现,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激浊扬清,构筑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