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岁月年华
铁十三师 任智慧

当《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旋律在耳畔响起,记忆的铁轨便延伸向那些镌刻着青春热血的时光。双怀线、大秦线的钢轨与引滦入津工程的管道,共同编织成永不褪色的岁月长卷,每一道辙痕都诉说着我们与山河较劲、与时间赛跑的动人故事。
双怀线的建设之路,是与群山的博弈。那段日子里,我们扛着炸药包穿行在陡峭的崖壁间,爆破声震落的碎石时常在脚下飞溅。记得有一次,为了打通一处关键隧道,我们连续七天七夜轮班作业。洞内潮湿闷热,浑浊的空气里弥漫着尘土与硝烟,汗水顺着安全帽的边缘不断滴落。当有人在轰鸣的机械声中唱起“劈开高山,填大海,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疲惫的战友们纷纷跟着和声,歌声像穿透岩壁的光,驱散了黑暗中的疲惫与恐惧。最终,当隧道贯通的那一刻,阳光倾泻而入,与我们眼中闪烁的泪光交相辉映。
转战大秦线时,迎接我们的是塞北荒原的凛冽寒风。这条承载着“北煤南运”重任的能源动脉,建设标准极高。冬季施工时,钢轨冷得像冰凌,稍不留神就会冻伤皮肤。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我们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里,用棉被裹住设备,用身体挡风。有一回暴风雪突然来袭,整个工地瞬间被冰雪覆盖。为了保护已经铺设好的轨排,全连战士手挽手组成人墙,在风雪中坚守了整整十个小时。呼啸的北风中,《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此起彼伏,那是我们与自然抗争的战歌,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而引滦入津工程,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为了让天津百姓早日喝上清澈的滦河水,我们日夜奋战在输水管道的施工现场。夏季暴雨倾盆,工地上泥泞不堪,设备常常陷入泥潭,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有次管道接口处突发渗水,情况紧急,党员同志们二话不说跳进齐腰深的泥水中,用身体挡住水流,为抢修争取时间。月光下,湿透的迷彩服贴在身上,有人哼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便跟着齐声高歌。歌声在河道上空回荡,传递着必胜的决心。当清澈的滦河水终于流入天津城,我们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甘甜。
如今,双怀线的列车依然在崇山峻岭间穿梭,大秦线的运煤专列日夜不息,引滦入津的碧水滋润着千家万户。而那些与战友并肩奋战的日子,那些浸透汗水与热血的岁月,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命。每当唱起《铁道兵志在四方》,双怀线的山风、大秦线的飞雪、引滦入津的河水,还有工棚里温暖的煤油灯、战友们憨厚的笑容,都如潮水般涌来。岁月流转,山河为证,我们用青春浇筑的不仅是钢铁大道与生命之水,更是一段永远镌刻在铁轨与管道上的无悔年华。
槛外人 2025-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