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陶然亭》
丑牛
我生在南城,从小就去陶然亭公园玩,自认为对陶然亭很熟。当有人问我:“陶然亭为什么叫陶然亭?”、“为什么说江亭无亭?”、“为什么说陶然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问题时我却答不出来。
原来陶然亭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康熙三十四(1695),工部郎中江藻监管黑窑,在窑厂的慈悲庵内修建了一个小亭子,作为便利歇息的处所。江藻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其题额曰“陶然”。
约十年左右亭子拆除了,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藻的长兄江蘩对陶然亭进行修改扩建,在慈悲庵东面拓基造屋三间,在陶然亭南北砌筑山墙改亭为敞轩。
陶然亭是江藻所建,所以又叫“江亭”,这就是“江亭无亭”的说法。但陶然亭地名由此流传至今。
从清朝开始这里就是文人雅士相聚的地方,留下了诸多的诗词墨宝,彰显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如:
三块匾额
江藻题写的行书“陶然”,署“康熙乙亥仲夏,汉阳江藻题并书”;
齐白石题写的篆书“陶然亭”;
郭沫若题写的“陶然亭”
四副楹联
翁方纲所撰“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
林则徐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到访陶然亭所撰“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沈朝初所撰“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出口挂联为“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五方石刻
江藻及其兄江蘩撰书的《陶然吟》;
江藻族兄江皋撰书的《陶然亭记》
谭嗣同撰书的《城南思旧铭并叙》
王昶撰书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
齐白石撰书的《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
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革命家在此留下了足迹,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龚自珍;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国初年的孙中山;五四运动前后的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因此陶然亭有“人民革命的摇篮”和“红色教育基地”之称。
解放以后,北京市政府重新修建了陶然亭公园,如今陶然亭公园有36座亭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风格,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湖南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辛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湖面彩舟荡滚,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诗曰
南城一名园 悠悠三百年
江藻建江亭 题字曰陶然
江亭已不在 改建为敞轩
古寺慈悲庵 墨宝至今传
院中三石刻 堂内五楹联
先辈留足迹 爱国记心间
新亭三十六 风雅不一般
曲径通幽处 碧水泛漪涟
湖周垂杨柳 水面荡彩船
石桥似弯月 对影呈月圆
芳草绿如茵 小花缀其间
春色海棠艳 夏荷出水鲜
月季事事新 冬雪梅招展
园中留倩影 幸福润心田
期盼与君会 一醉一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