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祖上明三公吴贺的故事》
——一段真实历史的钩沉
文/吴周洪(浙江)
我的故乡,在浙西南缙云县三溪乡后吴村的鹤林山下。明三公吴贺的故事,于《吴氏宗谱》《缙云县志》《处州志》中流传数百年,至今读来,仍具撼动人心的力量。
吴贺,字存敬,行明三,生于明嘉靖戊子(1528 年 2 月 29 日),卒于明万历乙亥(1575 年 5 月 27 日)。他因父辈荫庇,家境优渥,却生性勤勉、为人耿直。成家后,娶永康县周山下黄氏为妻,育一女三子,生活和美安宁。
然而,当地恶霸黄某打破了这份平静。黄某倚仗家族势力横行乡里,觊觎吴贺女儿美貌,妄图强娶。吴贺宁舍家财,也要护女儿周全,毅然将女儿许配给五云云塘品行端正的李文盛。此举激怒黄某,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不久,一桩盗窃案改变了吴贺的命运。盗贼盗取吴氏财物,失主依当地习俗请来巫师惩戒。在明代江南仙都地区,道教盛行,人们笃信巫师朱砂画符、焚香念咒能让窃贼遭天谴。此次盗贼竟铤而走险,截杀巫师。黄某趁机买通衙役、贿赂官员,将杀巫罪名诬陷给吴贺。利欲熏心的县衙官员贪图钱财,给吴贺强加莫须有的死罪。
吴贺入狱后,三个儿子从教、从训、从敏悲痛欲绝。他们长跪县衙门前,恳请代父受死。大儿子从教言辞恳切:“父亲正直一生,从未作恶,如今蒙冤,我等若不能救,何颜苟活?”二儿子从训激动高呼:“我愿以命换父命!”年幼的从敏虽不善言辞,却紧攥诉状,眼神坚定。吴贺在狱中得知,老泪纵横,心疼儿子又不忍其冒险,父子间相互牵挂、争相赴死,令人动容。
无奈之下,吴贺一家向上控诉,案件移交至温州理刑吴公处。吴公出身延陵郡,清廉公正。审理时,他向仙居悟斋公吴时来询问。吴时来号悟斋,嘉靖三十二年进士,任松江府推官时抵御倭寇立功,嘉靖三十七年不惧强权弹劾严嵩父子,虽遭贬谪仍刚正不阿。隆庆、万历年间多次被起用,举荐戚继光、俞大猷、谭纶等贤才加强边疆防御,著有《横槎集》等。作为宗亲,吴时来拿出吴氏家谱为吴贺作证。吴公查看后,在案卷批注:“天下岂有召巫咒贼而又杀巫之理?”随后深入调查、重新审讯,终缉拿真凶,吴贺沉冤得雪。
吴贺父子在磨难中展现的孝慈之情,成为千古佳话。儿子们不顾生死替父受刑,诠释“孝悌”;吴贺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让儿子涉险,尽显慈爱。这份超越生死的情感,感动众人。人们感慨,正是孝悌精神让正义伸张。吴贺一家的故事代代相传、载入典籍,成为激励后人坚守孝道、传承美德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