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深以为然。回望来时路,人生中每个关键时刻,真正能指望、可依靠的,往往只有自己。年少读书时,你的智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学习能力,因此指引未来的人生走向。工作成家后,你的情商决定着你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影响个人发展上限。到了一定年龄,随着阅历的增加,经历的事多了,才渐渐明白:比起智商和情商,最终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其实是能量。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曾提出过一个“能量层级理论”,其中表明:能量等级越低的人,越容易被负面情绪裹挟,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生活陷入一片阴霾。能量等级越高的人,越容易感知到生活的美好,从中获得长久的心安,幸福指数也会因此不断升高。人生后半程,最重要的修行,就是修炼好自己的“能量场”,从这3方面做起,经营好人生。“很多时候,事情解决不了,真正根源在于自己的情绪问题。”比如某一天晚上,你突然碰到了一件难事,觉得这个事就过不去了,想来想去都感觉生活的“天塌了”。因为当你第二天起床,或许是睡眠充足了,大脑得以休息,你的情绪变了,整个人平静下来了,虽然事情还是那个事情,但突然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窦文涛看来,遇到问题时,先等焦灼的情绪过去,也许那件事并没有泰山压顶,只是你自己把它想的特别特别重。人生就是这样,有太多时刻,困住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乱了的情绪。把情绪稳住了,不要轻易让自己置身“乱局”和“破事”之中,生活中的问题也会减少。有一年,家里果园的果子还没完全成熟,天上却突然下了场冰雹,砸烂了不少苹果。这些苹果,奶奶辛辛苦苦栽培了许久,如今突遭意外,必然损失惨重。望着被毁掉的果子,奶奶尽管心疼不已,却没有一句牢骚,而是立马思考如何应对。随后她默默捡起了地上的果子,在裤子上擦干净,又装进袋子里,和董宇辉一起,把那些被砸烂的青苹果拉回了家。回家的路上,满是泥泞,路也难行,奶奶的膝盖上都沾满了泥土,可她却什么都没说,而是坚定地往家的方向走去。到家后,她又将果子分类,实在吃不了的送给了邻居喂牛羊,剩余的装进了罐子,最后酿成了果醋。真正的强者,通常都是这般,即便遇到破事,也不会置身其中,更不会自乱阵脚,而是及时从糟糕的情绪中抽离出来,绝不困于乱局。不动声色,让事情穿过自己,别再压在心底,才能拥有足够的能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人生路上,不管处于何种境遇,都要稳住一颗淡定的心,自救于风浪之中。遇事不过度对抗,允许一切发生,当情绪波动时,不要急于批判自己,请记住:情绪稳定≠没有情绪,而是不被情绪支配。破事不要想太多,戒掉灾难化思维,减少对某件事的过度解读,更不要反复复盘毫无意义的琐事,找到情绪的出口,及时放过自己。“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什么都可以接受。
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一日,他和朋友相约去公园散步,没曾想突然出现的一只疯狗,对着他们叫个不停,瞬间影响了朋友的心情。朋友看着疯狗叫的肆无忌惮,也决定跟其斗个输赢,找了个棍子就准备打狗。接着走了一会儿,两人就被眼前的花丛吸引住了,美景也驱散了他们刚刚心中的不快。何权峰笑着说:“若是刚刚继续跟那条疯狗纠缠,万一被它咬了,怎么还会有机会欣赏到眼前的风景?”有多少人,在前行路上,深陷于烂人烂事的纠缠中,就这样耗尽了自己的精力。又有多少人,在宝贵的一生中,总是想要向外界证明自己,希望求得所有人的认可,就这样错过了最美的风景。和烂人纠缠,就像是掉入了沼泽地,你越费力挣扎,陷得越深。执着于烂事,就像是守着一个已经腐烂的苹果,如果不早日丢掉,只会给自己的生活空间招来更多的苍蝇。“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笃定的内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容易被风吹散。”
行走于世间,修炼出一个强大的内核,才能保持内在的不断向上生长,守住自己的生命力。从现在开始,聚焦于自己,该转身离开的时候别犹豫,该及时放手的时候能舍弃。拓宽自己的认知,放大自己的格局,专注于自身节奏,远离生命中那些有毒的人。首先树立边界感,明确自己的底线,可以尝试“人际红绿灯”原则:那些让你感到舒心的人,视为绿灯关系,多多靠近,主动联系,常来常往。那些消耗你的能量,但又因为利益牵扯不得不维系的关系,便是黄灯关系,设定交流时间上限,比如每次聊天不超过20分钟。那些长期打压你的人,是红灯关系,不管是物理还是心理,都应当保持距离,如此才能维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当你的内核变得强大起来,往后自然会遇到更多的广阔天地,看到无限美丽的风景。
“最好的养生,并不是你吃多少补品,你补多少觉,而是你根本看不见那个要死磕的地方。
厉害的人眼中根本就没有能消耗我的东西,不重要的事情扔掉就好了。”
总结来说就是,置顶自己的好心态,及时清理掉生活中那些折磨你的垃圾烦心事。人活一辈子,唯有养护好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源源不断地收获正面能量,从容走好后半生的路。不久前,看到自媒体博主北京瑞姐的一段采访,感触很深。采访对象是北京一位106岁的高寿老人,他的生活经验让不少网友视作“人生哲学”。老人退休前,在单位负责印刷的工作,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走完了前半生。退休之后,他也没让自己闲下来,他应邀去报业协会推广新技术,直到78岁才正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到了82岁,他又去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闲来无事时,他就在家里画画,如今绘画水平也越来越高。然而事实上,老人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好,但是状态却特别好,表达清晰,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自理完成。年轻时,他经历了不少风浪,生活条件也并不是很好,但无论遭遇什么,他都笑着走过来了。现在虽然已经一百多岁的高龄,他每天还是会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早起练太极,锻炼完晒晒太阳,下午睡醒后画一会画,或者看会电脑练习打字,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聊起自己的养老观,他总结了12个字:体有小劳,神有所托,豁达大度。精神上要有所寄托,养宠物也好,种植物也罢,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坚持下去。面对生活心态要保持豁达,遇事不钻牛角尖,待人宽容大度,很少生气,内心自然平和。保持好心态,清理干净自己的心境,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即便到了晚年,路也能越走越顺。作家毕淑敏曾在做了多年的心理咨询,听了无数人的真实故事后,总结出一个道理:“我们太需要明白,人生是为了去寻求幸福。
而幸福其实跟你的颜值、钱财、地位都无关,而是取决于你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你拥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把生活调成低耗能模式,不怨恨、不纠结、不内耗,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人应该把精力转向更宏大的世界,围着自己的生命火堆起舞,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从此刻起,学会储存生命的能量,掌握让自己开心的秘诀,如此,方能不留遗憾的走完这一生。人生不是百米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赢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能量充沛的人。很多时候,困住一个人的不是外界的问题,而是内心的无力感。管理好内心的能量,才有精力去面对世事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