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文/谭昌辛
笔
龙须韵舞
轻管翠支力劲雄,
飞书走墨圣贤功。
耕耘雪练栽樑栋,
拓播诗书毓巨龙。
万里悠情传爱恋,
三軍钦佩胜青锋。
良才自古上龙榜,
登顶何人不惜公。
墨
松烟龙吟
刚柔并进雅堂居,
总伴懦家玩砚池。
飞凤走龙腾画景,
排文布韵写雄几。
悠盈麝彩香千古,
浓淡松烟盛有时。
紫玉青花然极品,
可怜李墨欠新机。
纸
文光滑洁
薛笺无瑕笔作佳,
文明自古入贤家。
千秋古事成瑰宝,
一代新篇栽丽花。
图墨点晴流卷画,
豪书愜意绘虹霞。
祖先四創留青史,
锦绣中华万世夸。
砚
池盛乾坤
俗人少用石乾坤,
君子好贤玉作魂。
常入宣城请贵客,
曾邀李墨坐高门。
洮端澄歙成历史,
麝彩松烟尽绝倫。
时代新潮多怠弃,
点评词
《关于“文房四宝”组诗的点评》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谭昌辛先生的这组“文房四宝”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我们展现了笔、墨、纸、砚这四种传统文房用具的魅力与价值。
首先来看《笔》。诗的开篇“轻管翠支力劲雄,飞书走墨圣贤功”,生动地描绘出笔杆的轻盈与坚韧,以及其在书写时的流畅与有力,仿佛让人看到了古代圣贤们挥笔成章的豪迈景象。“耕耘雪练栽樑栋,拓播诗书毓巨龙”,将笔比作耕耘的工具,寓意着通过笔的书写,能够培养出国家的栋梁之才,传播诗书文化,孕育出像巨龙一样的杰出人才。“万里悠情传爱恋,三军钦佩胜青锋”,这里进一步拓展了笔的情感传递和令人钦佩的力量,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锋利的兵器。“良才自古上龙榜,登顶何人不惜公”,强调了优秀人才凭借笔的力量登上荣誉之榜,也暗示了对于公正选拔人才的重视。整首诗围绕笔的功能和意义,层层深入,既有对笔的赞美,也有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考,立意高远,令人深思。
《墨》一诗,“刚柔并进雅堂居,总伴儒家玩砚池”,开篇便点明了墨的刚柔并济的特点,以及其与儒家文化和砚池的紧密联系。“飞凤走龙腾画景,排文布韵写雄几”,形象地描绘了墨在书画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灵动与气势,能够描绘出龙飞凤舞的壮丽画面,也能排布出富有韵味的文字。“悠盈麝彩香千古,浓淡松烟盛有时”,描述了墨的香气经久不衰,以及松烟墨在不同时期的兴盛。“紫玉青花然极品,可怜李墨欠新机”,则提到了墨的珍贵品种,同时也对某些传统墨品在创新方面的不足表示了一丝遗憾。这首诗对墨的特性、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而细腻的刻画,让读者对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纸》这首诗,“薛笺无瑕笔作佳,文明自古入贤家”,以薛涛笺的无瑕之美为切入点,强调了纸在承载文明和进入贤达之家方面的重要作用。“千秋古事成瑰宝,一代新篇栽丽花”,指出了纸上所记录的千秋往事成为了珍贵的宝藏,同时也为新的篇章提供了绽放的舞台。“图墨点晴流卷画,豪书惬意绘虹霞”,形象地描绘了纸与墨相互配合,能够创造出精彩的画卷和豪迈的书法作品。“祖先四创留青史,锦绣中华万世夸”,最后歌颂了祖先创造纸的伟大功绩,以及纸对于中华锦绣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整首诗充满了对纸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纸在文化传承中的关键地位。
《砚》诗开篇“俗人少用石乾坤,君子好贤玉作魂”,通过对比俗人与君子对砚的态度,凸显出砚所蕴含的高雅品质和精神内涵。“常入宣城请贵客,曾邀李墨坐高门”,讲述了砚在宣城等地的珍贵地位以及受到贵客和文人雅士的喜爱。“洮端澄歙成历史,麝彩松烟尽绝伦”,介绍了一些著名的砚材产地以及砚与墨相互映衬所展现出的绝伦之美。“时代新潮多怠弃,珍藏国宝永长春”,表达了对在时代新潮中砚被忽视的感慨,同时呼吁要珍藏这一国宝,让其永远焕发生机。此诗不仅展现了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对其在当代社会的命运表达了关注和担忧。
从整体来看,这组诗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
一、文化内涵深厚
作者在每一首诗中都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不仅展现了对文房四宝本身的了解,还涉及到了儒家文化、书画艺术、历史典故等多个方面。例如在《笔》中提到“圣贤功”,《墨》中提到“儒家玩砚池”,《纸》中提到“薛笺”,在《砚》中提到“宣城”等,这些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艺术表现手法多样
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描绘文房四宝,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笔》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飞书走墨圣贤功”“拓播诗书毓巨龙”,将笔的作用夸大,突出了笔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墨》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刚柔并进雅堂居,总伴懦家玩砚池”,通过刚柔对比,展现墨的特性。在《纸》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一代新篇栽丽花”,用纸象征着新的文化篇章。在《砚》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石乾坤”“玉作魂”借代砚台,形象地表现了砚的珍贵和高雅。
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每首诗都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层次。以《笔》为例,先是描绘笔的外观和力量,然后阐述笔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最后表达对人才选拔的思考。这种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结构,使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逻辑更加清晰。其他几首诗也都遵循了这样的结构规律,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作者对文房四宝的感悟和赞美。
四、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用词精准、优美。诗句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如“轻管翠支”“飞书走墨”“耕耘雪练”等,使诗歌充满了动态美和画面感。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谐,平仄相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总的来说,谭昌辛先生的这组“文房四宝”诗,是一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文房四宝的魅力,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相信这组诗会在文学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