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小城的邂逅
作者:罗向伦
昔日的学生席章玲是我校联建村支部书记。昨晚,她带领村支部成员为我校全体教师贺双节。晚宴后,他们又包车送我们回到了县城。
回味着晚宴上那浓浓的师生情谊,我与妻出门去散步,很喜欢享受这座森林宜居小县城美丽的夜景和清新的空气。
我们沿着迎宾路往雪庵公园走去。迎宾路两边是花圃,花圃外侧是人行道。花圃里有两行高大的小叶榕树,树下挤满了杜鹃花。待到春夏时节,各色艳丽的杜鹃花竞相开放,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金……就像一幅幅偌大而浓烈的锦绣地毯铺满公路两旁,热烈的景象蔚为壮观。可惜现在是仲秋时节,杜鹃花树苗收起了她们的美艳,重新积蓄着能量,待到来年春天再展丽姿。
妻习惯性地轻挽着我的手臂,在林荫道上悠闲地漫步。路灯下,小叶榕那厚实的小叶片在微风中幽幽地颤动,展示着它们那生命的绿。间插着的桂花树溢出浓烈的芬芳,花香袭人,亦醉人。
幽静的美同样令人陶醉。
雪庵公园是以抗战时期铜梁籍著名音乐家刘雪庵的名字命名的。整个公园的音乐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公园里的一块大石头上还雕刻着铜梁籍著名音乐家金砂为歌剧《江姐》谱写的主题歌《绣红旗》呢。金砂是刘雪庵的侄儿。
我俩穿过公园,步入一条幽静的林荫街道,东穿西绕,突然听到一位女士清脆的声音:“罗老师,罗老师!”我和妻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
一位三十几岁的女士跑过来,喜出望外地叫道:“罗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啊!您还认识我吗?”我望着她文静的面庞,努力想从尘封的记忆中将她搜寻出来,但是失败了。我只能根据她的年龄判断,问道:“你是我原来在正义一校教的学生?”她欣喜地说:“是呀,是呀!您还记得我的名字吗?”我又想了想,实在是想不起来,毕竟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教过无数的学生,要突然想起一位几十年前的学生名字谈何容易?何况她那时还是小孩儿,而现在站在我面前的可是早已为人母亲的成熟女性了!我遗憾地摇了摇头。
她可不气馁,望着我笑眯眯地大声说:“我是肖春啊!”
听到“肖春”这个名字,我的心里豁然一亮,记忆的尘埃像是猛然被一阵风拂去,眼前这位漂亮女士渐渐幻化成了一位胖乎乎的小女孩儿,满脸的稚气,两只灵动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人很听话,写得一手好字,作业很工整……小女孩儿稚气的面庞又幻化回眼前女士成熟的面容。
不错,就是她!
“肖春?想起来了!”我惊喜地说。她接连告诉了我当时他们班上几个同学的名字,记忆的闸门仿佛被她一下子打开,我都想起来了。
肖春邀我俩到她那里坐一会儿,我们走上人行道边的一座茶馆,是她开的。她告诉我们,前些年,她和老公一起去广州打拼,听说现在的铜梁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都很快,他们就回来在县城买了房屋,她的家在后面的花园小区,这个门面是她开的茶馆,老公在县城开出租车。
我们在茶馆门前坐下,她热情地端来两杯热茶,先将一杯热茶递给我妻,礼貌地说:“师母,请喝茶!”一杯递给我,说:“老师,请喝茶!”尽管仲秋的夜晚有一丝儿凉意,两杯热茶却让我俩心里暖融融的。
肖春与我们寒暄起了他们小学时候的许多往事儿。她是我1985年教毕业的小学生,那年的9月10日是我们国家法定的第一个教师节,那年我也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受到表彰。
我若有所思地告诉她:“肖春,你还记得吗?你们曾经做过一件让我十分感动的事儿呢?”
“老师,什么事儿啊?”她笑眯眯地望着我问。
我记忆犹新地告诉了她事情的经过:
一天,同学们背了一背篓折耳根到学校送给我。我感到有些迷茫。怎么回事儿啊?我没叫同学们给我扯折耳根啊?
有一位同学腼腆地说:“我们星期天到集市上看到您的妈妈在买折耳根。一小把就要一两角钱呢!我们几个一商量,就到田野去扯了这些来送给您!”当时,我心里好感动!这可是同学们发自内心对老师的尊敬啊!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很晚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便与她告辞。肖春有些恋恋不舍,握手后,还送了我们很远。
我几次催促她回去,她才停住了脚步,目送着我们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那绿荫掩映下的炒油路深处。
2010年9月14日于铜梁巴川镇中南路鑫龙花园
作者简介:罗向伦 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回龙小学退休教师,铜梁区音乐家协会会员,业余爱好人文故事、散文、诗词、歌曲创作,曾有人文故事、散文、诗歌、论文、歌曲等作品发表在《重庆晨报》《重庆青年报》《巴岳风》《雁之声》《重庆历史名人》《儿童音乐》等报刊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