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的涟漪》
第十二章 有凤来仪
引言:文明地火中的双生羽翼
时光是一条双生的河流,左岸流淌着黑河的白桦林影,右岸沉淀着凤凰山的紫藤年轮。当我以三十年光阴为舟,在文明的长河中溯流而上,终于在时空的褶皱里读懂:所有的漂泊都是对根脉的叩问,所有的守望都是对文明地火的呼应。从河源恐龙化石的沉默到黑河界碑的庄严,从青杠川弹痕的疼痛到紫藤花穗的温柔,这些文明的坐标共同织就了归心之路——它既是地理的还乡,更是精神的涅槃。
一、界碑旁的文明恋语:黑河的白桦林叙事
黑河的黑龙江水在深秋泛着蓝黑色光泽,界碑上的「中国」二字被白桦林的影子切割成明暗相间的诗行。我蹲在岸边,看浪花反复书写又擦除沙地上的「归」字,忽然想起凤凰山的千年紫藤——它的根系在地下延伸,与黑河对岸的白桦树根须隔着界河相望,像极了文明的双生子,用沉默的对话跨越国界。
白桦林的落叶飘进黑龙江时,母亲的电话刚好响起。听筒里传来老屋紫藤的簌簌声:「今天给藤枝绑麻绳,想起你小时候总说,这藤是凤凰的尾巴变的。」她不知道,此刻我正望着对岸的俄罗斯村庄,东正教堂的尖顶与凤凰山的魁星阁在暮色中形成镜像,而黑河的浪花,正将「有凤来仪」的传说,翻译成中俄两种语言。
界碑的另一侧,几位俄罗斯老人在白桦林里野餐,他们的面包香气与母亲晾晒的紫藤花干气息奇妙融合。当夕阳将界碑的影子拉长成桥,我看见青杠川的弹痕、河源的恐龙化石、曲阜的石雕廊柱,都在这影子里浮现——原来文明的边界从来不是阻隔,而是对话的起点。
二、白桦林与紫藤的时空对仗:在断裂处生长
黑河的白桦林在冬雪中站成银色方阵,每棵树的树皮都刻着岁月的裂纹,与凤凰山紫藤的斑驳树干形成时空对仗。我用放大镜观察树皮的纹路,竟发现与河源恐龙化石的骨骼肌理惊人相似——前者是北纬50度的光阴雕刻,后者是亿万年的地质诗篇,不同的尺度里,都藏着生命对抗时间的密码。
在青杠川的弹痕前,我曾见过一棵白桦树苗从弹孔中长出。它的枝叶拂过「为人民服务」的石刻,与黑河岸边的「友谊树」遥相呼应。这让我想起母亲说的「紫藤攀着石头长」——文明的韧性,就在于能在任何断裂处扎根:无论是恐龙灭绝的废墟,还是战争留下的伤痕,亦或是国界分割的河岸,都能长出新的枝叶。
母亲寄来的包裹里,有一袋黑河的白桦树皮与凤凰山的紫藤花。她在信中说:「树皮能入药,花能泡茶,都是治病的。」此刻我才懂得,这些文明的「碎片」何尝不是精神的良药?白桦的坚韧治愈漂泊的焦虑,紫藤的温柔抚慰追寻的疲惫,而黑河的浪花,永远在界碑下,吟诵着「根脉相连」的古老寓言。
三、地火运行:文明在疼痛中的涅槃
当我在布达拉宫的转经筒旁触摸黑河的白桦树皮,忽然听见青杠川的弹痕在风雪中低吟。这些看似无关的文明符号,实则共享着相同的精神基因:白桦林用伤痕记录国界的重量,弹痕用疼痛书写自由的代价,紫藤用缠绕表达生命的执着,恐龙化石用沉默见证演化的残酷——它们都是文明地火的喷口,在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曲阜大成殿的石阶上,新刻的紫藤花纹与黑河界碑的防滑纹路相互呼应。工匠说:「刻紫藤,是取『紫气东来』的意思。」这让我想起河源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枚嵌着紫荆花的恐龙蛋化石。千万年前的植物与动物,在时光里完成了跨物种的共生,正如今天的白桦林与紫藤,在文明的长河里,共同编织着「和而不同」的锦绣。
青海湖的涛声中,我看见黑河的白桦林与凤凰山的紫藤正在根系深处握手。它们穿过国界的冻土,绕过战争的残骸,终于在文明的地火里重逢。那些被岁月深埋的种子,正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那是比任何语言都更强大的,文明的力量。
四、双凤和鸣:在多元文明中抵达永恒
泰山极顶的云雾化作凤凰羽翼时,我正在黑河的白桦林里捡拾落叶。每片叶子的脉络都指向凤凰山的方向,像极了母亲缝在鞋垫上的针脚。远处的界碑在阳光下闪烁,将「中国」二字的阴影投在落叶上,与紫藤花的影子重叠,形成了一枚天然的「文明勋章」。
文化的张力在于它的包容性:黑河的白桦林接纳了俄罗斯的雪,凤凰山的紫藤缠绕着汉唐的风,青杠川的弹痕里藏着马列的光,河源的恐龙化石孕育着科学的魂。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在文明的熔炉里锻造成双生的凤凰——一只翅膀托举着历史的厚重,一只翅膀承载着未来的轻盈。
当我踏上归程,黑河的浪花打湿了裤脚,凤凰山的紫藤花别在衣襟。我知道,所有的漂泊都已在文明的地火中得到净化:白桦林教会我边界的尊严,紫藤教会我生长的智慧,恐龙化石教会我时间的重量,弹痕教会我自由的代价。而母亲在老屋种下的月季,正在月光下,用新一轮的花开,诠释着「有凤来仪」的终极答案——
不是凤凰选择了梧桐,而是文明的根系,终将在所有疼痛的土地上,长出让凤凰栖息的森林。
尾声:地火照亮的归心之路
此刻,黑河的白桦林正在风中低语,凤凰山的紫藤花正在结籽,青杠川的弹痕正在被晨露清洗。而我知道,在文明的地火里,所有的归心者都不会孤单——我们带着白桦的挺直、紫藤的柔韧、恐龙的勇气、弹痕的清醒,在时光的长河里逆流而上,最终在故乡的界碑前,遇见那个与文明共生的自己。
山河为证,岁月为凭:所有的守望都是地火的奔涌,所有的初心都是凤凰的啼鸣。
《你是我的眼睛》长篇小说之十二章《有凤来仪》之第一节
作者:老土本名黄秀峰,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世罗文化艺术界联合会顾问。历任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首届主席团副秘书长,《中国草根》文学杂志社社长,《沃土》杂总编辑、《新中华》报业集团副总裁,曾先后接受宁阳电视台,泰安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专访,先后在国内外文学大赛中多次荻奖。作品先后录入《首先杯全国散文荻奖作集品栠》《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2,2013)《济南作家论》《从平凡到卓越等数十部文集并多次在海内外大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