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硪
秦新民
钵池山下有一个大湖,叫山子湖(曾经也叫大口子)。是古黄河决堤时冲刷而成的。
钵池山和清江浦城区隔不了多远,平时走路步行的话,也就十来分钟的行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钵池山及清江浦城区周边的人家起房建屋,怕地基不牢,首先,要请硪工把地基一遍遍的夯实。
夯地基用的硪,是石头做的,像块转面饼。由石匠精雕而成。四周,石匠掏出四个、六个或八个孔,绳子就穿在这些孔里。
打小硪的人,有个头,叫硪头。硪头是不拿这些绳子的。
主家,得恭敬地给硪头儿献上一壶好茶,塞上二包"丰收"香烟。硪头捧壶在手,以茶当酒,先祭了四方天地,剩余的,自己品尝喝了。
第一口喝进嘴里,那是不能咽下去的,他得扬头“噗”地吐出来。
那时刻,早晨第一缕阳光打在吐出的水雾上,刹那间,头顶上就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之影。
然后,硪头起唱一句“小硪上场没得四两重,落下地来却有千钧力”,硪工们在这吆喝声中发一声喊,四根、六根或八根绳子一齐绷紧,那百十来斤重的石硪就呼啦一声跃过头顶,又呼啦一下砸下来,松软的地基就沉下去一截。
打硪就此开始了。
打硪,在钵池山和清江浦城区是种特殊的工序,也非仅仅为了夯实基础,还有一层避邪的意思。
硪头只在开头正儿八经的领几声硪,接下来会唱起荤段子,巜小二姐思春》呀,巜仙子湖畔妹盼郎》呀什么的,当然,越荤,主家越喜欢,以邪治邪吗。
围观者也甚是开怀大笑。
那时候,一到冬天,人民公社的领导就会组织农民打河工,打河工实际上就是组织农民,对用于灌溉的沟渠进行清淤疏通,而对河床,也会进行打硪夯实。
如今,建房起屋、打河工,打小硪,已经很难见之。成了记忆中的美好回忆。
2025
年正月初二写于广西南宁
清江浦钵池山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