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载同窗忆,立德树人永流芳——深切缅怀王如才同志
编者按:
教育之路,总有人甘为燃灯者,以毕生心血照亮万千学子的成长征程。王如才同志,正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科研先锋。从“四维互动阳光大课堂”的创新构建,到扎根基层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悉心培育教育科研人才,到以谦逊品格践行教育初心,他用近四十年的坚守与奉献,在基础教育领域书写下璀璨篇章。他的离去,是教育界的巨大损失,但其留下的学术成果、育人理念与高尚师德,如永不熄灭的明灯,指引着后来者继续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本文作者以同窗视角,深情追忆王如才同志的生平事迹,字里行间饱含敬意与怀念,让我们得以深切感受这位教育工作者的卓越风采与不朽精神。
四十余载同窗忆,立德树人永流芳——深切缅怀王如才同志
张庆明
王如才同志,1964年1月生于济南市历城区四门塔畔,1983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更是我国基础教育科研领域的杰出先锋。2019年4月,因病医治无效,他在济南溘然长逝,年仅55岁。作为1979年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同窗,我与他相知相伴近四十载,亲眼见证了他在教育科研领域的非凡建树与崇高品格,他的事迹与精神,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生命记忆之中。
一、深耕教育科研,勇立改革潮头
自投身教育科研事业起,王如才同志便以严谨治学为舟,以开拓创新为帆,全身心投入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度探寻。他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其中“四维互动阳光大课堂”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堪称山东基础教育改革的典范之作。该课题创新性构建起“革新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加强社会教育、强化自然熏陶”四位一体的教育生态体系,为万千学子打造出公平温暖、充满活力的成长沃土。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级“良好”鉴定,并在全省广泛推广,直接惠及数十万师生,为山东基础教育改革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山东省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他始终以教育为己任,矢志推动群众性教育学术研究蓬勃发展。他精心组织素质教育论坛、学术交流等系列活动,搭建起全省教育科研工作者思想碰撞、成果共享的优质平台。在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关键领域,他积极探索,提出的“传统文化进课堂”“农村教育帮扶计划”等理念,为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有力推动山东基础教育朝着更加均衡、优质的方向大步迈进,为无数孩子照亮了前行的希望之路。
二、扎根实践沃土,推动成果绽放
王如才同志深谙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之道,始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育效益作为不懈追求。他的足迹遍布山东各地基层学校,尤其对农村教育和特殊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发起的“教育帮扶行动计划”,通过送教下乡、师资培训等方式,将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带到农村和特殊教育学校,为偏远地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曙光,显著改善了当地办学条件。
在他的不懈推动下,众多教育科研成果在全省中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泗水县龙城小学的“阳光大课堂”实践、曲阜市杏坛中学的传统文化课程改革等,成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经典范例,吸引众多教育工作者慕名前来学习。作为教育科研成果鉴定专家,他严谨评审数百项省级教育课题,以专业视角为山东教育科研质量把关,确保每项成果都经得起实践检验。他主编的《山东教育通史》《素质教育实践案例集》等著作,系统梳理山东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成为教育工作者前行路上的珍贵指南,为山东教育事业传承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三、坚守育人初心,培育科研栋梁
王如才同志始终将培育优秀教育人才视为神圣使命。他担任山东省教育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主任期间,对青年教师和科研团队悉心指导、倾囊相授。在指导“四维互动阳光大课堂”子课题实验学校时,他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们共研教学策略,毫无保留分享经验见解,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教育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扎根实践,服务师生。”他的谆谆教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受他指导的教师心中,成为他们教育科研道路上的行动指南。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众多青年教师从教学能手成长为科研骨干,在山东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勇担重任,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他更着眼教育科研长远发展,高度重视后备人才培养。他多次在全省教育科研骨干培训班授课,毫无保留分享研究经验与方法,以亲身经历激励学员成长。他发起的“齐鲁教育科研青年论坛”,为青年教师搭建起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广阔舞台,点燃了他们投身教育科研的热情,为山东教育科研事业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
四、德厚流光,风范永驻
王如才同志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始终坚守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本真。他为人谦逊、平易近人,无论是激烈的学术研讨,还是琐碎的日常工作,总能与同事、学生融洽相处,以真诚友善温暖身边每一个人。他生活简朴,却将全部精力与心血无私奉献给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无私大爱。
作为同窗挚友,那段与他并肩求学的岁月里,我永远难忘他伏案钻研历史典籍时专注的眼神——窗外日光流转,他却沉浸于千年风云;难忘他挑灯夜读时执着的身影——书页翻动间,知识的星河在他眼中熠熠生辉。踏入教育岗位后,他对教育事业的赤诚更令人动容:为了教育改革的每一次突破,他奔走于城乡校园;为了科研成果的落地生根,他夙兴夜寐、殚精竭虑。这份全身心投入的炽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无数教育同行者的道路,也温暖了整个教育界。
他以一生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铮铮誓言,将渊博学识化作润泽桃李的甘霖,用高尚德行树起为人师表的丰碑。他不仅是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榜样,更是矗立在万千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精神坐标,指引着后来者追寻教育的真谛。
王如才同志的离世,于山东教育科研领域而言,恰似一颗璀璨星辰骤然陨落,令我们悲从中来,痛心不已。但他毕生凝聚的学术成果、深邃的教育思想与崇高的师德风范,却永远化作银河中最明亮的星群。这永恒的光芒,将持续照亮教育者前行的征途,激励人们以他为镜,继承遗志,永葆育人初心。广大教育工作者必将勇担时代使命,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懈奋斗,推动山东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峰,让他的精神在教育的长河中代代传承、永放光芒!
王如才同志千古!
《缅怀王如才同志》
四十年华风雨路,师魂铸就意长存。
深耕教苑研新路,四维互动启新程。
心系基层行未怠,帮扶送暖意情深。
育人不倦培桃李,德厚流光映九天。
淡泊名利存高志,身正为范作楷模。
斯人已逝精神在,化作繁星耀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