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牵十堰,情系军魂
八团学兵 权 郁
三月春风捎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宣布,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即将付梓,并定于六月上旬在湖北十堰举行隆重的发布会。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向往愈发浓烈。
十堰,这座临近襄渝线起点的城市,承载着铁道兵战友们太多的记忆与情怀。当年,我们怀着满腔热血,投身襄渝铁路建设,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与铁道兵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如今,能在襄渝线的起点,与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相聚,共同见证《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发布会这一盛举,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战友情谊跨越时空的再续与升华。每一位战友,都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都是军魂的传承者,在十堰相聚,恰似将散落的星辰重新汇聚,照亮我们共同的记忆星河。
十堰北倚巍峨秦岭,南傍秀丽巴山,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处,自古以来就有“南船北马,四省通衢”的美誉,其交通的便利性为各地战友奔赴这场盛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宝藏之地。
丹江口水库碧波万顷,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块蓝宝石,宁静而又璀璨;武当山云雾缭绕,群峰若隐若现,宛如仙境。清晨,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穿透云雾,洒在古老的道观上,为这座道教圣境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群山,云雾被染成绚丽的色彩,美得令人心醉。仙山碧水,峡谷幽潭,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互辉映,工业文明与自然风光和谐共生,“山水车城”的独特魅力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反差美。
东风汽车城,这里诞生的第一辆军车,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壮丽篇章,书写着一部震撼人心的工业史诗;“郧县人”化石的发现,将人类的活动史追溯至一百万年前,让十堰成为探寻古人类起源的重要之地。武当山、汉江水、汽车城,这三张熠熠生辉的世界级名片,为十堰赢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等诸多美誉。
所谓“近水者智,近山者仁”,在十堰这块钟灵毓秀之地长期生活、工作的战友们,在“情漫襄渝”的活动群里,尽显聪明才智与仁义豁达。他们热情洋溢地欢迎每一位即将到来的战友,从行程安排到住宿饮食,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严谨细致;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贴心周到的提醒,让浓浓的战友情谊在群里流淌,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数年前,我曾与家人自驾前往湖北旅游。以观美景、尝美食、觅古迹的心态,我们的足迹遍布武汉、荆州、襄阳。攀登武当山之后,我们在十堰短暂停留。那时,这座“汽车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容干净整洁,没有丝毫想象中的工业污染。而丹江口的翘嘴白鱼,更是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其肉质紧致,肉色如玉,鲜美嫩滑,堪称鱼类中的极品,一口下去,唇齿留香,令人欲罢不能。
当时行程匆匆,我们选择就近游览了“沧浪海”景区。这片水域得名于春秋时期的《沧浪歌》,以及那段与屈原相关的动人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遭放逐,形容憔悴地行至沧浪水边。偶遇一位渔夫,渔夫见他神色困顿,便询问缘由。屈原长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而被放逐。”渔夫轻摇船桨,劝慰道:“世道如流水,清浊皆可变通。水浊时且濯足,水清时便浣缨,何必固守清高,反倒落得流放之苦?”屈原却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地说:“刚洗净的头须弹弹冠,刚沐浴的身需振振衣,我又怎能让清白之躯沾染世俗尘埃?宁可投身江水,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尘失洁!”渔夫闻言,不再多说,微笑着轻挥船桨,悠悠唱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歌声在水面飘荡,传递着顺应时势、自在处世的智慧。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正如孟子所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同境遇下,自有不同的立身之道。
听罢这个故事,小孙子眼中满是向往,执意要去沧浪海一探究竟,去看看那个“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的沧浪海,感悟“遇治则仕,遇乱而隐”的君子处世之道。虽然我们知道此“沧浪”非彼“沧浪”,但站在那片波光粼粼的水域旁,仿佛仍能听见那首古老的歌谣,看见先贤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索与抉择。可惜因孩子假期将至,我们无法在十堰过多停留,没能深入了解这座汽车城的辉煌历史,也未能在“十堰画廊”中尽情探古寻幽,留下了诸多遗憾。
时光流转,数年过去,十堰的自然与人文双重瑰宝,道教圣境与地质奇观的独特风光,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令我念念不忘。随着《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发布会的日渐临近,我对十堰的向往愈发迫切。我渴望踏入那山水甲天下、风光醉人间的“水系秘境生态氧吧”,让身心在清新的空气中得到净化;我期盼再次领略武当山“七十二峰朝大顶”的雄伟壮阔,在云雾缭绕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向往在古神道的青石板上漫步,触摸历史的痕迹,让紫霄宫等众多古建筑群的雕梁画栋滋养我的双眼与心灵;我期待再次眺望烟波浩渺、浩浩荡荡的沧浪之水,在那片充满故事的水域前,追忆往昔;我憧憬在丹江口环库“最美山水公路,丹江画廊”上惬意驰骋,欣赏沿途如诗如画的美景;我渴望在岛屿星罗棋布、素有“小太平洋”之美誉的千喜岛中随意泛舟,享受悠然自得的时光;我更想走进翡翠深潭串联、叠瀑飞泻、古木参天的百龙潭峡谷,深入体验楚风汉韵的独特魅力。
然而,在所有的期待中,最令我魂牵梦绕的,还是与昔日并肩修建襄渝线、同甘共苦的铁道兵战友们相聚。我盼望着与他们把酒言欢,共忆往昔峥嵘岁月,再续深厚战友情谊。那些在襄渝线艰苦奋战的日子,那些相互扶持、共克时艰的时光,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十堰,这座镌刻着铁道兵青春印记的城市,是岁月长河中永不褪色的坐标。每当想起即将奔赴那里,心跳便不由自主地加速——那里有巍峨武当山见证过的誓言,有汉江水浸润过的热血,更有一群用生命书写战友情的兄弟在翘首以盼。
无数个深夜,我的思绪总会飘向那个山水交融的地方。耳畔仿佛响起当年施工时的号子声,与武当道观的晨钟暮鼓交织;眼前浮现出战友们扛着枕木的坚毅背影,与丹江口的浩渺烟波重叠。这一次,我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带着跨越半世纪的思念,赴一场铭刻在钢轨上的约定。
发布会的日期每近一天,思念便浓一分。我们会在武当金顶下碰杯,让烈酒烧烫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会在襄渝线的老桥墩旁驻足,让时光倒流回青春绽放的年代。
十堰啊,你不仅是山水之城、汽车之都,更是铁道兵的第二故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青春的密码;每一阵山风,都裹挟着战友的呼唤。六月的相逢,是岁月馈赠的重逢礼,是军魂与山水的深情相拥。我们已整装待发,只为赴这场跨越山河、永不散场的战友之约!
十堰,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情怀、自然与人文的城市,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向往之地。心系十堰,情牵战友,我满心期待着六月的那场盛会,期待着与十堰的再次相逢,与战友的欢乐重聚!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权郁 原铁二师八团学生十四连文书。中共党员,大学研究生学历,副高职称(主任记者)三线退场后被选为干部,先后在县委宣传部当过通讯员,在团省委《当代青年》杂志社担任过采编室主任,总编助理。后调入西安电视台担任过综艺部主任、新闻综合频道副总监,直到退休。曾在《陕西日报》《八小时以外》,《青年一代》等数十家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拍摄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曾荣获各种奖项,有一部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