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二故乡
王慧仙(北京)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有一种真情,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用心感受这种情,它就是故乡情。
我从上海来到北京,照顾怀孕的女儿。自打抵达北京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想:既然北京离天津这么近,我应该去看看大港油田——那个我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第二故乡,还有那些老乡、同事,以及我那充满诗意的小家。正如朱自清所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一九八六年我从甘肃调到大港油田时,很快就融入几家老乡之中,每到周六,周日几家老乡的大人,小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跳跳唱唱,拉家常,到了深夜才恋恋不舍得回各自的家。谁家有困难,只要招呼一声,大家有求必应,争先恐后地去帮助,如今,老乡中最年轻的一位老乡李鸿瑞因患膀胱癌已去世多年了,他在世时在机关劳资科工作,在他的帮助下,将我和我的同学从甘肃临潭大山沟的学校调到天津大港油田工作,解决了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危紧困难,遗憾的是还没说声:“谢谢”呢,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匆匆地离开了人间。和我同吃同住同行的初中同学,同年调到大港油田同一所学校的教师,早晨好好地去楼下广场打太极拳,突然晕倒,被病魔折磨了半年之后去世了。我从上海赶赴大港油田为她送葬,当我在火葬场灵堂看到她刚美容过慈祥的面容时,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她在世时我们一起工作、学习、探讨教学问题、下跳棋、逛商店等等,一幕幕的呈现在我眼前,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拨撒……陈学忠老乡是司机,只要他不开公车出外时,一年四季随叫随到。我家老公发病时,上午他送我老公到距家三十公里的天津市环湖医院,护理查病,吃药,打针忙乎一天,拉回家。傍晚又发病了,又给这个老乡打电话,他一声推辞没有的开车在楼下等着,一天去了两次天津环湖医院,是谁不感动呢?他也患食道癌去世了。他的大儿子陈海林活泼,跃强是老乡中的娃娃王,年纪轻轻的工作几年去世了,还有一位和我情如亲姐妹的老乡牛秋菊,她很能干,在老家甘肃时是妇联主任,听说工作能力很强,调到天津大港油田时是第三产业雨衣厂工作,每次老乡们去她家聚会时,好茶,好酒,好烟,各样水果摆一桌,鸡,鸭,鱼肉,牛羊肉荤素搭配色鲜味美的菜大人一桌,孩子们一桌,别说吃,看着都馋,那个热情的招待没有再煽情的词来彩容,最近因白血病去世了,想给他们说说道谢的心里话,可他们四人再也不复返了。每次想起,牵动着我的心灵。因此,渴望着只要有机会就和在世的老乡和他们的小辈多聚聚。
女儿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时,我于八月十一号搭乘油田大巴车返回第二故乡。以往,我一上车便因担心晕车而选择睡觉,但这次由于心情激动,我完全没有睡意。一路上,我透过车窗两侧,远眺田野的景色。公路两旁,时而是杨槐树和针叶松,它们的绿意盎然,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澜起伏;时而又见火红的枫叶树,以及橙色、黄色的杂树叶,它们交织成一幅金秋时节美不胜收的画卷。当大巴车驶过大港油田区域,偶尔也会经过一些荒凉地带,那里芦苇丛生,杂草遍布,这些地方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地面上,电线纵横交错,宛如蜘蛛网一般,而高高低低的银色井架密集排列,黄色和红色的磕头机密密麻麻,它们不知疲倦地日夜抽吸着地下的石油。巨大的黄色和白色的油罐随处可见,蓝顶白墙的值班房一排排坐落在井架和磕头机周围,将这片荒凉之地装点得格外迷人。最令人震撼的景象是炼油厂,那里滚滚浓烟昼夜不息,轰鸣的机器声为宁静的田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那些巨大的油罐特别引人注目,一辆辆油罐车不仅为全国各地的加油站输送石油,还出口至国外。石油资源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油田的发展势头迅猛,大港油田地区高楼林立,往昔的土路和低矮平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在积极推行绿色理念和环境改善的背景下,街道和住宅区被改造成了绿色家园,油田的面貌日新月异。
当我回到曾经居住的同盛小区,打算从一位老乡那里取回房子的钥匙以便打扫后暂住几天时,老乡热情地说:“这么热的天,打扫那长时间没人住的房子太费劲了,就在我家吃住吧。”在她的热情邀请下,我便在她家住了下来。第二天,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我的同学的女儿因为休息而不用上班,她冒着雨开车带我去医院看病、取药,并探望了井下的老乡。接下来的几天,我忙于与同事聚会和处理私事,应接不暇。期间,还有一位同事真心邀请我共进晚餐,但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顾瘫痪的婆婆,我实在不忍心占用她宝贵的时间,于是婉拒了她的邀请。
总之,故乡的每一处风景、每一草一木、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情感。无论故乡是高楼林立还是平原广阔,它在我心中永远是一幅最美丽的画卷。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若干。

投稿须知
1、都市头条(ID:10950627)和茌平文苑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投稿。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