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题材长篇小说 靠山屯的知青们
(上部)
作者:老革
第三章 俩知青上县城

昨天清晨,集体户的知青们刚刚吃过早饭,户长刘铁对大家说:“今天除老二柴春天和老三王强俩人去铡草外,其他人都去刨粪,希望大家都不要旷工。”这时,站在一旁的老四刘国华说:“铁哥,我今天去县城邮局取汇款,还要寄封信,所以我请假。”女户长邓玉玲随后对刘国华说:“我这里有两封女同学写的家信,邮票都已经贴好了,麻烦你到县城给寄出去。”邓玉玲的话音刚落,“铁哥我也请假,我去县城邮局取包裹。我妈来信说给我寄一套秋衣秋裤,另外我还想买一双毛毡袜,”说话的是知青老五李琦。刘铁听后点点头,“好吧!你俩去也是个伴儿,快去快回。”刘国华和李琦二人听后,随即穿好衣服,出门向县城方向走去。
天空始终是阴沉沉的,还不断地在飘撒着雪花,西北风把路边电线杆上的电线刮得呜呜作响,凛冽的寒风夹杂雪花直往脖子里面钻。还没走多远,李琦就觉得浑身好像被冻透一般,两只手虽然戴着棉手闷子,但总感觉冰凉冰凉的。虽然脚上穿着“胶皮水靰鞡鞋”,但还是觉得冻脚。踩着厚厚的积雪,咯吱咯吱地,走起路来很是费劲。
这时,李琦转脸看看刘国华问道:“四哥,你冷不冷?”走在旁边的四哥刘国华边走边说:“还可以,你要是觉得冷,你就跑几步,跑起来浑身就暖和了。”李琦听后慢步朝前跑去,同时回头望了四哥一眼。瞧人家四哥,头戴羊剪绒的棉军帽,身穿一件黄色军大衣,大衣里面是羊毛的,脚下蹬一双军用大头鞋,手戴一副军用手套,里面还是兔毛的,难怪四哥说他不冷。据四哥刘国华曾和大家吹嘘过,他这身行头,是他当兵的表哥送给他的,他表哥在沈阳军区某部当后勤部长。
李琦一边小跑一边想,难怪四哥走得都出汗了,再看看自己,连一件棉大衣都没有,这次母亲邮寄的秋衣秋裤,真的是太及时了。
当他俩路过一个屯子时,刘国华看见一家农户前有许多鸭子和小鸡在院墙外面刨食吃,他眼前豁然一亮,不觉暗自一笑,心里在琢磨,嗯,有了……同时也放慢了脚步。这时,走在前面的李琦回头对他说:“四哥快走吧!别磨磨蹭蹭的,”“好的。”刘国华应声后,便加快步伐追上李琦。
靠山屯距离县城大概有10里地左右,快走1个多小时就到。当他俩来到县城时,看到县城内的马路全部被大雪覆盖,因雪天路滑,街上的行人也寥寥无几。
今天刘国华确实是去县城邮局取汇款。他在一周前曾给家中去信谎称自己感冒,急需钱看病。他母亲见信后,马上给他汇去20元钱。其实刘国华在家时就大手大脚,花钱从不算计。自从下乡后,母亲每月按时给他寄20元作为零花钱。由于父母都在市直机关工作,家里就他一个男孩,还有个妹妹在上初二,家境还算殷实。
刘国华平时总爱斤斤计较、干活耍滑头,还爱耍小聪明。在班级时,人送绰号“狐狸”。他从小就热衷于文艺,不但嗓音好,而且还会演奏各种乐器。还会写歌词、谱曲,在学校时就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和他一起走的知青老五李琦,生性胆小怕事。但人聪明好学,悟性极强,从小和他爸爸学会表演口技,在学校时也是文艺骨干。他家里哥儿五个,都是男孩儿。他在家排行老大,其他四个弟弟还在上学,只有父亲一人在工厂工作,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家境贫寒。
前一阵,李琦的姑姑得知他下乡,特意托人要来一张秋衣秋裤票给他家送过去。这几天,他母亲看天气转凉,怕李琦冻着,去商店用票买一套秋衣秋裤给他寄过去。
当俩人来到县城时,雪虽然已经止住,但街路早已被大雪所覆盖。由于雪大,天气寒冷,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哥俩很快就来到县城邮局,功夫不大,办完事就往回走。
这时,刘国华看看手表对李琦说:“五弟,快到中午了,咱俩到饭店吃完饭再往回走吧?”李琦听后回答说:“我没钱吃饭,还是回集体户吃午饭吧!”“我有钱,等你有钱再还我好吗?”李琦听后坚持说道:“还是回去吃吧!”
当他俩路过一家“人民饭店”门前时,刘国华死死地把李琦拽住,非让他进屋不可。此时的李琦,极不情愿地随着刘国华进入饭店里面。
由于天气所致,饭店里的顾客显得稀少,俩人在靠窗边一张桌子落座后,刘国华向服务员要来菜谱,迅速浏览一下各种菜肴及价格。最终点了一盘肉炒干豆腐(0.36元),又点了一盘肉段(0.56元)。因李琦从不喝酒,所以刘国华自己点了二两60度纯高粱酒(0.25元),他俩又各自要四两大米饭(0.32元)。等饭菜上好后,刘国华十分大方的对李琦说:“咱们这顿饭才1.49元,等生产队分红后你给我5角钱,剩余的钱算我请你吧!”李琦听后笑着点点头。
这时,刘国华从兜里拿出半盒迎春烟,递给李琦一支,李琦推脱不要,说自己有叶子烟,刘国华听后说道:“烟酒不分家吗!抽吧!我请你抽。”李琦听后,这才把烟卷点着。
吃过午饭,俩个人在县城堆满积雪的路上闲逛。当路过一家百货商店时,刘国华对李琦说要进去买盒烟。俩人走到卖烟的柜台时,刘国华看见柜台里摆放许多“中华牌”香烟,标签上注明每盒0.87元。就问女售货员:“你们这里的‘中华牌’香烟咋这么贵呀!”“不贵,我们销售的‘中华牌’烟是‘过滤嘴’的。”那位女售货员微笑着答道。“过滤嘴?”刘国华虽然不是老烟民,但从未听说过啥叫“过滤嘴”香烟,而且还是“中华牌”,觉得很稀奇。随即从兜里掏出钱买了一盒,同时又买了五盒“迎春烟”。
这时,站在一旁的李琦,用眼睛瞄一下刘国华,下意识地从兜里掏出2角钱,用商量的口吻对他说:“四哥,我出2角钱,你匀给我四支中华烟好吗?”刘国华听后稍微犹豫一下,但还是从“中华牌”香烟盒里拿出四支香烟递给他。
当李琦从刘国华的手中接过四支中华香烟时,简直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不曾想今日的刘国华竟然如此的大方。“四哥,我再到百货柜台看看,我想买一双毛毡袜,” 李琦笑着说道。“快一点儿,我在这里等你,”刘国华应声说道。
功夫不大,就见李琦手里拿着一双毛毡袜。喜滋滋的对刘国华说:“四哥,这回我要是穿上毛毡袜,就不会冻脚了。” “你的‘胶皮水靰鞡鞋’是多大号的?再穿上一双毛毡袜,你鞋的尺寸够大吗?”刘国华问道。李琦说:“下乡前,我妈给我买的这双‘胶皮水靰鞡鞋’比平时穿的要大一号,是43号的,我买的毛毡袜是42号的,肯定能穿下去,”说罢,抬起脚让刘国华看看。刘国华笑笑后,又点点头。
当俩人走出商店门时,各自点燃一支“过滤嘴”“中华牌”香烟。李琦猛吸一口,缓缓地吐出,味道确实不错,自己还是头一次抽“中华牌”香烟,而且还是“过滤嘴”的,比我抽的旱烟强多了。
这时,刘国华似乎又想起什么,转身对李琦说:“你先在这里等等我,我去去就来。”说罢,转身又回到商店。功夫不大,回来时手里拎着个布兜子。李琦说:“四哥你买的是啥?”只见刘国华把手里的布兜子举了举说道:“我买两斤白酒,今晚我请你们喝酒,这是纯高粱散装白酒60度,瓶子是售货员帮我找的,”刘国华答道。李琦心想,四哥是咋的了?平时挺抠门的,什么时候学大方了?接着又问道:“四哥,没有下酒菜咋喝酒?”刘国华冲着李琦做个鬼脸,诡异地笑道:“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李琦,你就放心吧!”他竟然把电影《列宁在1918》里瓦西里的台词用在这里了,李琦瞅了瞅刘国华,笑笑后,又摇了摇头。
(未完待续)

请您继续关注知青题材长篇小说《靠山屯的知青们》上部 第四章 第一次改善生活
【作者简介: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知青、原建筑公司退休干部。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长春作家协会、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虽已到古稀之年,但始终不渝地酷爱文学,以“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为人生宗旨,用笔墨书写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作者、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