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排律·咏马头古镇
(乐水)
郯邑西陲史韵长,
春秋肇迹溯云章。
衢通齐鲁千商聚,
河抱沂蒙百宝藏。
巷隐明清雕栋秀,
街遗民国锦帆扬。
药香古铺承岐术,
拳振武堂传秘方。
星火鲁南燃赤帜,
英魂河畔铸荣光。
阁存非遗昭奇彩,
榭映斜阳泛雅光。
一脉文心融旧曲,
千秋胜景焕新妆。
小上海韵今犹在,
马头盛迹耀八荒。
2025年5月16日
评析:此七言排律紧扣郯城马头镇特色,格律谨严,全篇押平水韵七阳,对仗工整。首联以 “史韵长”“溯云章” 奠定悠远基调,颔联 “衢通齐鲁”“河抱沂蒙” 勾勒地理优势与商贸繁华。颈联 “巷隐明清”“街遗民国” 串联时空,凸显古镇风貌,“药香古铺”“拳振武堂” 巧妙融入中药房、武术馆特色,展现人文底蕴。“星火鲁南”“阁存非遗” 等句,将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并置,尾联 “耀八荒” 收束有力,既呼应前文盛景,又彰显马头镇文化辐射力,使古镇形象立体鲜活,历史与当下交融生辉。
网络:读书人
评析:七言排律古体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对丈严格且密度高,创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中华同学.凭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和饱满的创作热情,娴熟的赋诗填词技巧,在重游马头古镇后,把诸多感慨融入《七言排律.咏马头古镇》,彰显诗人的匠心独运。
以“郯邑西陲史韵長,春秋肇迹溯云章”开篇,铺陈郯邑漕运古镇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镇始于春秋,盛于宋、明,清代达鼎盛,有着2200多年的建镇史,悠悠沂河水,流淌着古镇千年故事,舟楫千里匠心传承,古韵今风交织成画。
“衢通齐鲁千商聚,河抱沂蒙百宝藏”。千里沂河沟通大运河,承启漕运,北连齐鲁南通苏杭,曾经舟楫摇曳、川流不息。催生了繁盛的漕运码头和商贾重镇。
“巷隐明清雕栋秀,街遗民国锦帆扬”。镇上雕梁画栋的明清古建筑密布,清石板铺就的街道别具一格。白壁灰瓦马头墙,斗拱迴廊花格窗,尽显古色古香。
“药香古铺承歧术,拳振武堂传秘方”。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荟萃,擅书法丹青者众多,如于唐代的李氏中医堂庚续至今,名誉临郯、远扬徐淮。镇上民风淳朴,尚文尚武,有多家流派设馆纳徒。
“星火鲁南燃赤织,英魂河畔铸荣光”。1929年中共鲁南第一支部在古镇建立,革命火焰在沂河畔燃起,如今这里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人们来古镇追寻革命的足迹,接受历史及现实的碰撞和洗礼。
“阁存非遗昭奇彩,榭映斜阳泛雅光”。北水门、火神楼及东城楼、南城楼及众多典当商铺的复建,展示古镇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千年清真古寺、伊斯兰特色文化,尽显古镇沧桑!
“一脉文心融旧曲,千秋胜景换新妆”。勤劳智慧的古镇人崇文尚武、擅经商,催生了琴韵“五大调”,成为省级非遗;沿街商铺、会所、武馆、中医堂、酒店、饭馆均修缮一新,把“古色”氛围拉满,“舌尖文化”美爆线上线下。
“小上海韵今犹在,马头盛迹耀八荒”。古镇在清未民初即有“小上海”之称,经百年传承庚续,现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沂水河畔。承载水韵、书韵、琴韵和舌尖文化,芸集八方客商,以商贸和特色饮食文化促进古镇永续发展,并拉动古郯大地的繁荣与昌盛!
中华同学在郯城生活、工作多年,对第二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古镇的漕运文化、舌尖文化情有独钟,多次对古镇开发提出独到的见解,并被采纳实施。《七言排律.咏马头古镇》融入了他对古镇的钟爱和思考与期待,彰显一位老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
郯城县教育局高级教研员
李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