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俊,重庆石柱人,爱好文学,在多个平台和刊物发表过诗歌散文等作品,现为《当代先锋文学》顾问。
散文/走进日本
初夏时节,我去了趟日本。
去日本之前,我觉得自己对这个国家似乎很了解,从书本、网络,到电影、电视,大量的信息让我以为知晓许多。然而,真正走进这个国家,才知道过去对它的认知很肤浅,有许多不了解的东西。

日本是亚洲的一个岛屿国家,位于太平洋西岸,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由1都、1道、2府和43县组成,总人口约1.25亿人。

据史料记载,日本国名的诞生与我国唐朝的武则天有着深厚的渊源。日本古称倭国,这一名称源于古代中国对日本人的印象,因为古代日本人身材相对矮小,故而被称作“倭”。公元57年,九州的奴国国王首次派遣使者来华,抵达洛阳向东汉朝贡 ,光武帝赐予其“汉奴倭国金印“。唐高宗咸亨年间,倭国派遣唐使前往洛阳,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他们理解了“倭”字在汉语中的含义,不喜欢“倭国”这个名字,自称“国近日所出”,希望能够更名。那时,日本向中国学习文化、礼仪、佛学等,态度极为谦虚和虔诚。后来,武则天在日本使节朝贡时,为了彰显天朝礼仪,唐代《史记正义》中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将倭奴国改称为日本,寓意“日出之地”。日本国名的演变历程,不仅是日本历史变迁的写照,更是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展现。

飞机飞抵成田机场上空时,已经是傍晚时分。这座机场位于日本千叶县成田市,距离东京都中心63.5千米,属于东八区,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机翼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机舱下方的海面波光粼粼,岸边的村庄点缀在绿色的山丘之间,一块块水田整整齐齐排列。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这座国际空港规模不及重庆机场,仅有两条跑道,装修不是那么豪华,除两座综合航站楼外,还有一座廉航专用航站楼,不过,这里的办事效率极高,签证入境手续便捷,是我到过的国家中办理速度最快的。

到达日本的第二天是自由活动。花了不到20分钟时间,借助AI软件编制了一份东京一日游方案,计划前往东京晴雨塔、上野公园、涩谷走走。
大街上的的士大都为红色的老式皇冠,据说有的车已经跑了2000万公里,这里的的士1公里内起步价约410-660日元(人民币25-42元),之后每公里约122-384日元,夜间还需加收20%,高速公路费也由乘客承担。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人出行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吃过早饭,我们便匆匆赶往轻轨站。东京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庞大且复杂,其中JR线路约20条,地铁约13条,私铁约25条。因为建设时间的差异(最早的地铁1927年开通),所以他们的轨道系统不像国内那样整齐划一,不同的线路在速度、乘车地点、价格、购票的机器等方面都不一样。第一次就买错了票,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退票的地方,然后是上车分不清方向和地方,好在这里的人十分友善,你只要向他们求助,他就会很耐心帮助你,我们一个团友就是一个当地人把他送到上车的位置的。

列车在城市间穿行,窗外植被繁茂,沿途许多房子只有两楼,电线也没有下地铺设。虽然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却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大上”,街道不是很宽阔,但是极为整洁,没有垃圾桶。马路边的街沿没有瓷砖、大理石,铺的大都是能够透水的沙砖,一些地方铺的小石子,用铁丝网格固定。车辆一律靠左行驶,虽然看不到警察,但交通井然有序,几乎听不到喇叭声,两边不时有自行车驶过。除开银座、涩谷等重要商业区外,现代化的高楼没有想象的多,但每一栋楼的建筑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位于墨田区的东京晴空塔是东京的地标性建筑,塔高 634 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立式电波塔,也是目前世界第三高的人工构造物。塔身以白色和淡蓝色为主色调,线条流畅而优雅,其高耸入云的身姿,在城市的天际线上勾勒出一道独特的印记。站在晴空塔的观景台上,可以 360 度全方位俯瞰东京的城市风光,繁华与宁静尽收眼底。
上野公园是日本的第一座公园,这里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1873年改为公园。珍藏有84件日本国宝的东京博物馆,藏有罗丹、莫奈、毕加索、鲁本斯等大家名作的国立西洋美术馆、展示日本传统浮士绘和油画等杰作的东京都美术馆、以及国立科学博物馆、东京文化会馆、上野之森美术馆等都在公园内。公园的树木很多,设施很是一般,那些博物馆、美术馆楼层不高,外表不是那么华丽,有些看上去还不及国内地级城市的博物馆。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去了神奈川县镰仓市、静冈县御前崎市、京都府、大阪府、奈良,还去了横跨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的富士山,为我们服务的驾驶员已年过七旬,清瘦的身材,平日里话语不多,除开车外,还负责上下行李,服务非常周到。日本在这个年龄上班的非常普遍。
在日本的每一个地方,都给我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店铺招牌及路牌上,有许多我们熟悉的文字,虽然发音不同,但意思与我们国内基本一致,日本最初没有自己的文字,汉字是随着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迄今为止,现代日文常用汉字竟然达2136个。古都京都,是模仿中国唐朝的长安和洛阳营建而成的。唐天宝元年,高僧鉴真不畏艰险,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抵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悉心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在日本,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是亲民的,但出租车和农产品例外,我们去的几天,正逢大米涨价,每公斤达1000日元(人民币50元),政府不得不给市民发放补贴,原来农产品价格是农民协会统一确定,这一机制保障了农民的权益。在富士山的小镇上买了两个苹果,用去1000日元(人民币50元),一个普通西瓜大约需要6000日元。农民的收入比公务员、都市白领高,年收入平均约768万日元,所以农民的积极性高,粮食及其它农产品实现了自给自足。

离开奈良的那一天下午,恰逢学校放学,目睹了小学生回家的情景,没有家长,没有陪伴,一个小姑娘背着小书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与国内的现象完全不一样。在东京的街头,几所大学的外观同样颠覆了我的想象,没有气势恢弘的校门和楼宇,不过是街边几幢普通的楼房,屋顶上高悬着大学的招牌。东京艺术大学在上野公园旁边,学校大门不宽,甚至比不上我们有些中小学。但就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学校,培养出了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御前崎的早晨,静谧而宁静。虽然才四点多,太阳已经从天边缓缓升起,渔船三三两两的从港湾驶出。面前的太平洋浩瀚辽阔,海水一片湛蓝,看不到边际,海浪一波追着一波涌向岸边,拍打着礁石,溅起白色的浪花。海风轻轻拂过脸颊,走在空无一人的海滨路上,我陷入了沉思…
一个过去追随中华文明的学生,一个被火山与地震包围的岛国,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度,以教育立国、创新驱动的理念,建设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态度,是日本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日本的发展。既要学习和借鉴日本在教育、科技、创新、工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又要看到其问题和不足,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兴我中华。

202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