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掠过窗棂时,总带着某种狡黠的温柔。它将樱花揉碎成雪,把柳絮吹成浮在半空的云,却又在不经意间,将许多细碎的时光悄然藏进褶皱里。那些被四月遗忘的片段,像散落在草丛里的星子,看似蒙尘,却在某个瞬间,忽然发出微光,照亮记忆深处的角落。
清晨五点,天光初绽。我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山峦从黛青色逐渐晕染成浅粉。楼下的巷口,卖豆腐脑的老人已经推着三轮车缓缓前行,铜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地飞向天空。这是四月独有的韵律,不似夏日的喧闹,没有秋日的寂寥,更不像冬日的清冷。它是鲜活的,带着晨露的清新,又有泥土苏醒的芬芳。
记得小时候,四月是养蚕的季节。住在街口的四阿婆总会分给我一些黑色的小蚕籽,像黑芝麻般细小。我轻轻地将它们放在纸盒里,垫上干净的桑叶,日日盼着它们孵化。有一天清晨,突然发现盒子里多了许多蠕动的小生命,它们细小得如同发丝,却充满了生机。我小心翼翼地把新鲜的桑叶铺在它们面前,看着它们一点点啃食,沙沙的声音仿佛是春天的私语。那些日子,我总在放学后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只为看看蚕宝宝长大了多少。当它们开始吐丝结茧,将自己包裹在洁白的世界里时,我才真正懂得,生命的蜕变,原来是如此神奇而安静。如今,城市里早已没了养蚕的踪影,那些与蚕宝宝相伴的四月时光,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被悄然遗忘在记忆的长河中。
四月的雨,是最善变的精灵。它常常毫无预兆地从天而降,细密如牛毛,轻柔似薄纱。撑着伞走在七里街的青石板路上,听雨滴敲打油纸伞的声音,宛如一首即兴的乐曲。街道两旁的店铺,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一幅水墨画卷。偶尔会遇见穿着汉服的姑娘,衣袂飘飘,在雨中娉婷而行,仿佛从唐诗宋词中走出来。这无根之水,洗净了尘世的喧嚣,也洗净了我心灵的尘埃。它让我想起大学时的一个四月,和好友在图书馆躲雨。窗外雨声潺潺,我们捧着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累了,便望着窗外发呆,看雨珠顺着玻璃滑落,在窗台上汇聚成小小的溪流。那时的时光很慢,慢到可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瞬间。而如今,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再也没有那份闲情逸致,那些在雨中静谧的读书时光,也被四月遗落在了某个角落。
四月的傍晚,是一天中最温柔的时刻。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县城的冠军公园里,老人们慢悠悠地打着太极,一招一式间,尽显从容与淡定。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追逐着被风吹起的风筝。风筝在空中摇曳,宛如一只自由的鸟儿,带着孩子们的梦想越飞越高。我坐在草地上,看着这温馨的画面,思绪却飘向了远方。曾经,我也和父母在这样的傍晚,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时的田野,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父亲会指着天空,给我讲星座的故事;母亲则会采下一朵野花,别在自己的的发间。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时光,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寻觅。四月依旧每年如期而至,可那些与亲人相伴的温馨时刻,却再也回不来了,它们被岁月的风,吹散在四月的记忆里。
四月的夜晚,有着别样的宁静。月光如水洒向小区的每一个角落,给花草树木镀上一层银边。我喜欢坐在阳台上,独自一人仰望星空。繁星点点,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偶尔有流星划过天际,我会许下心愿,尽管我知道这些愿望或许永远不会实现。此时,远处传来几声蛙鸣,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让这份宁静显得更加深邃。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夏天的夜晚,我们会躺在院子古井边的凉席上,听外婆讲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时候的星空,似乎比现在更加璀璨,而外婆的故事,也比现在任何童话故事书里的故事都要精彩。如今,疼爱我的的外婆已经去世几年,那些在星空下听故事的夜晚,也随着四月的更迭,被遗忘在时光的深处。
被四月遗忘的时光,其实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如同种子,深埋在我的心底。当某个相似的场景、某段熟悉的旋律、甚至是某一缕似曾相识的气息出现时,这些被遗忘的时光便会破土而出,带着温暖与感动,重新回到我的眼前。它们提醒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弥足珍贵,无论快乐或是悲伤,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拼图。
在这个人间最美的四月,我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或许是在某个清晨的巷口,聆听卖豆腐脑老人的铜铃声;或许是在雨中,回忆那段静谧的读书岁月;又或许是在傍晚的公园,遥想曾经与亲人漫步的温馨。让那些被四月遗忘的时光,重新焕发出属于它们的光彩,温暖我们前行的道路。因为,正是这些被遗忘的时光,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盈而有意义,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怀揣着希望与美好,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王成家,湖南桂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有数百篇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鸭绿江》《散文百家》《中国文艺家》《青年文学家》《黄河文学》《雨露风》等报刊、期刊,及《中国网》《湖南作家网》《红网》《新湖南》等网络媒体。现任职中共桂阳县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