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霓虹在深夜熄灭,“回村躺平” 的论调便如野草般在社交媒体疯长。人们想象中的乡村,是炊烟袅袅的田园牧歌,是逃离内卷的乌托邦。然而,当无数人带着理想主义滤镜踏入故土,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现实世界 —— 当代农村,正经历着一场不为人知的生存困境。
在农村的生存博弈场中,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远超想象。不同于城市里围绕财富、权力展开的明争暗斗,农村的矛盾焦点往往集中在琐碎的 “劣质资源” 上。一棵树的归属、一条乡间小路的硬化权、甚至屋檐高度的分毫之差,都能成为邻里冲突的导火索。这些在城市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小事,却在农村的熟人社会里被无限放大。因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边界,都承载着家族的尊严与生存的根基。缺乏有效的公共治理机制,导致矛盾无法通过理性渠道化解,最终演变成无休止的纷争。在这里,要么化身 “狠角色” 以暴制暴,要么选择忍气吞声,“正义” 二字在人情与利益的裹挟下,显得苍白无力。
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表面上是 “淳朴乡情” 的温情脉脉,实则暗藏着根深蒂固的生存法则。“欺软怕硬” 的丛林逻辑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弱者不仅难以获得帮助,反而成为被算计的对象。由于法治观念的淡薄,许多村民甚至将违规行为视为 “生存智慧”,使得农村社会的运行在传统习俗与现代法治之间陷入混乱。这种生态不仅消磨着个体的尊严,更阻碍着农村社会的文明进程。
在婚姻与生育领域,农村呈现出比城市更为残酷的竞争局面。随着城乡发展失衡加剧,大量农村女性涌入城市寻求发展,导致农村婚恋市场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十个光棍争抢一个育龄女性” 的现象,早已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许多村庄的真实写照。婚姻在这样的环境中异化为一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男方不仅要承担高昂的彩礼、房车购置费用,还要背负女方家庭的 “连带债务”—— 从弟弟的婚娶开销到父母的养老重担,所有成本都压在新郎一家身上。而彩礼往往成为女方原生家庭的 “提款机”,新婚夫妇难以从中受益。这种畸形的婚恋观,将女性异化为交易筹码,男性沦为经济附庸,婚姻失去了原本的情感意义。
判断一个农村是否宜居,或许有一个残酷却直观的标准:是否存在健康未婚的中年女性自由生活的身影。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村庄,女性的价值往往与婚姻绑定,“大龄未婚” 被视为违背伦理的存在。那些敢于突破传统、选择独身的女性,往往要承受来自整个村庄的舆论压力,甚至被贴上 “异类” 标签。因此,当一个村庄能够包容单身女性的选择,意味着这里的文明之光已经开始穿透封建思想的阴霾。
“回村躺平” 的幻想,终究是一场被美化的梦境。当代农村的困境,折射出城乡发展的深层矛盾,也暴露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对于那些向往乡村生活的人而言,认清农村的真实面貌,远比盲目追求 “诗与远方” 更为重要。毕竟,真正的觉醒,始于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而非沉溺于虚幻的乌托邦想象。
作者简介:
张振兴: 笔名博雅先生,山东省菏泽曹县人, 高级网络工程师,周易学者,中国易经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易学家协会高级风水策划师,诗词吾爱诗歌会员,自幼热爱国学文化,<<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出版诗集<<墨痕博雅古风诗词集>>、已发表<<剑影天涯起风云>>、<<权倾霄汉:逆世谋影录>>、<<杏林星相传奇录>>、<<曹州风云:医卜星相传奇>>等各种类型的长篇小说、并在各种社交平台和杂志发表文章、诗歌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