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韵识典】(07)(新韵安韵部)

借箭,
投鞭。
典故“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十分忌妒诸葛亮,便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内完成造箭十万支的任务。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使得东吴白得十多万支箭,诸葛亮圆满完成任务。
典故“投鞭断流”出自《晋书》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就亲征问题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坚决支持,而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苻坚狂的过分了,最后大败。
切齑菜,
断韦编。
典故“断齑画粥”出自《湘山野录》。北宋时期,范仲淹小时家贫,只好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齑)佐食。经过苦读终于被录取为官员,他的至理名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典故“韦编三绝”出自《史记》。春秋时期的书,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通过牢固的绳子编在一起,最结实的是用熟牛皮绳编成的韦编,这样便于长久阅读。孔子晚年喜好阅读《易经》,并为诸篇作序。他读《易经》勤奋,以致把编联之牛皮绳多次磨断。人们后来用此典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何曾食万,
齐景驷千。
典故“日食万钱”出自《晋书》。东汉末期,何曾与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司马炎当了皇帝,何曾就当了丞相,后来官拜太尉,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何曾就有了狂的资本,生活也就豪奢了,每天的饮食要花费成千上万的钱,还说没有可下筷子的地方。
典故“齐景驷千”出自《论语》。古代一车套四匹马,“驷”指四马之车或指一车上的四马。春秋时,齐景公就有驷车上千,马就有四千匹,但他身死之时,人民却因为他无德而不愿称道他。与其相反,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却得到了的称颂,是因为这二人有德。后人用此典形容富豪的生活。
三苏来日下,
二陆起云间。
文摘“西蜀三苏”出自《笠翁对韵》。原句是:“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三苏,是指北宋时的著名文学家苏洵(字老泉)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他们都是四川人,所以说是“西蜀三苏”。日下是天子脚下的意思,就是指的京城。苏氏父子三人来到了天子脚下,出众的才华轰动了京城。
文摘“东吴二陆”出自《笠翁对韵》。原句是:“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二陆,是指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这二人本是江苏松江县人,松江的古称是“云间”,原属东吴。因此大家称呼这对很有才名的兄弟为“东吴二陆”。东吴灭亡,二人离开云间,胸怀壮志来到京城洛阳从政。
曹玮一言铲逆,
苏章二日惩奸。
典故“一言除逆”出自《宋史》。曹玮19岁作渭州主帅,统兵镇边。有一次,曹玮正与客人下棋,部下报告说,有一个守城士兵叛逃到了夏国(西北地区党项羌族建立的政权)。曹玮马上说:“这是我特意安排他到夏国去的。”消息传到夏国人那里,夏国人立即杀掉了那个叛逃的士兵。
典故“苏章二天”出自《后汉书》苏章任冀州刺史时,与属下清河郡太守是同学。后来同学贪赃枉法,已经查有实据。苏章便请同学来吃饭。席间只谈往日的情谊,同学飘了,暗想:我比别人强,我有保护伞。可苏章却说:“今天喝酒,全是私交;明天办案,却是公事。”第二天秉公将他免职了。
舅父争豪甥资助,
丈人登岱婿升迁。
典故“王恺争豪”出自《世说新语》。晋朝后将军王恺与散骑常侍石崇,穷奢极欲,夸豪斗富。王恺用糖洗锅,石崇用蜡代柴;王恺用紫丝做了四十里长的步帐,石崇就做了五十里长的锦帐。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即使这样,王恺也始终斗不过石崇。
典故“泰山之力”出自《酉阳杂俎》。古时,自认为是明君的帝王,常登临泰山祭天地,名为“封禅”。这个仪式特重要。唐玄宗封禅时,中书令张说做“封禅使”。他借机把自己的女婿郑镒由九品超拔为五品。唐玄宗察问此事,郑镒无言以应。一大臣说:此乃泰山之力。人们便将老丈人称泰山,又因泰山是五岳之首而称岳父。
欲解国情,崇祯测字;
为绝宦恶,叔孝抽签。
故事“崇祯测字”源自民间。闯王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想要知道国情,便带着太监微服出宫,找人测字。测字先生让崇祯说字,崇祯先后说了友、有、酉三个字。先生先后解释说:友是“反”字出了头;有字是大字缺一撇,明字少半边。酉字是“尊”字无头无脚。崇祯知道完了,便自杀了。
事件“丕扬抽签”说的是明代后期选拔干部的一种办法。孙丕扬,字叔孝。任吏部尚书时,为避免宦官请托,创立一种抽签的办法。如选派官员时,先将竹签若干,预先写好所选的地区、官职等,混起来放在一个筒中,由候选人自己抽取。此法虽然杜绝了走后门,但使用的人不可能十分恰当。
臣轻权重,元李当分道;
年少官微,范王可让先。
典故“分道扬镳”出自《北史》。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京兆尹是元志。一天,元志坐着车子行在街上,遇见了御史中尉李彪,两人的车子在大道中间顶牛了。论级别,元志应该让道,可他说你是我这里的居民,就归我管。二人到孝文帝面前去评理。孝文帝说:你们二人可以“分道扬镳”,都靠右走,就相安无事了。
典故“簸扬糠秕”出自《世说新语》。东晋皇帝司马昱邀请王坦之和范启前去议事,二人同时到朝门。此时谁先走在前面就有讲究了。王坦之官大年龄小,想谦让一下年龄较大的范启。范启却说,这里是官场,不论年龄。王坦之只好走在前。边走边说: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启不甘示弱,反唇相讥:淘啊汰啊,沙砾在后。
梦绕荣华,醉汉树中为将;
魂牵富贵,书生枕上成仙。
典故“南柯一梦”出自《南柯太守传》。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年过生日,高兴多喝了几杯,便在自家的大槐树下歇凉,不觉睡去。梦中有两个紫衣使者将他请到了“大槐安国”。他也正赶上京城会试,一举中了状元,先做了驸马,然后做了南柯郡的太守,有儿有女,贵不可言。再后来被人诬陷,皇帝治了他的罪,给气醒了。
典故“黄粱一梦”出自《枕中记》。唐代有一个穷困的书生,大家称他为卢生。这一天外出办事,住在邯郸一家客店里。有个吕翁递给他一个枕头,卢生头一挨枕头便进入梦乡。他梦见自己娶了富家小姐,又考中进士,后来做了大官,还当了十年宰相,儿孙满堂,福禄齐全。后来又进监狱、平反,告老还乡。醒来时黄米饭还没熟。
力微志大,帝娃化鸟填沧海;
性暴心残,武乙悬囊射碧天。
典故“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此典是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她的灵魂却化成一只唤作“精卫”的鸟,经常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她就这样一直飞来飞去,但最终也没有将东海填平,人们说恨海难填。
典故“囊血射天”出自《史记》。商朝后期,帝王武乙暴虐无道,搞得天怨人怒。他制造一个偶像,称它叫“天神”。武乙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便侮辱它。还用皮囊装满一袋血挂在高处,让人在底下往皮囊射箭,弄得血污四溅,腥臭无比。他称这种游戏为“射天”。此典比喻狂妄犯上。
【作者简介】:马忠文,网名“清南文兵”,1980年参加工作,从事财政工作,2016年退休,业余爱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现为大连市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