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韬光养晦”
作者:愫 弢
主播:小 黎
监制:方 音
总编:阳光波

思“韬光养晦”
文/愫弢
“韬光养晦”一说,在文革期间是个要被批倒批臭的贬义词,就像“温、良、恭、俭、让”与“不是请客吃饭”的“革命”二字是格格不入的一样。
可在当下,却重新露出它实用又现实的庐山真面貌。
想起许多人在当年才华横溢,工作勤奋,甚至在学生时代就锋芒毕露,可到头来却成了右派、反革命,下场极端悲惨,不是被革职罢官,就是被流放劳教,身败名裂,甚至丧失生命。
那是时代的悲剧。可除去那个特殊时期,各朝各代都有个人的悲剧产生。
其原因,一是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环境,难免有蝇营狗苟,,尔虞我诈,投石下井,看人笑话的卑劣小人存在。正如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并且还有“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之说。
其二,从个人角度说,一个人锋芒太露,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恨,甚至为自己带来祸患。就像头上生角,你触伤了别人,别人就会想办法把你的角折断。而锋芒为什么要毕露?多半还是你过于想出人头地,过于显示炫耀自己的东西,在人前喜欢夸夸其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忘记了言多语失的道理,不该说的话也必定伤及到别人。自己还以“诚中形外,根心生色”为君子本性而肆意放纵,能不受到众人的排斥和厌恶吗?你即使再自诩才华出众,也没人买你的账。这就是虽有才,而品德修养不足。
前人说“譬之于水,德在润下,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立之,则近于小人”。这一大段譬喻,说得既生动又形象,说透了德与才的关系。我们也不难看出,德比才要重要得多。一个人如果恃才放旷,就要遭到像曹操手下的名将杨修一样的悲剧下场。
由此可见,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韬光养晦”的说法一定要记取,要低调做人为是。






【名片制作慧颖】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