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链接投稿:“新征程杯”中国散文百家作品精选大赛征稿通知

“烟花三月下扬州”游记
作者:南坡
在闺女、外孙的陪护下,我有幸再次丈量祖国的绿水青山。按照此次出游的计划,扬州是最后一站。
四月二日中午,一出高铁,我们就感受到扬州的热情,抱着外套钻进了出租车。扬州的司机文化了得:从英雄的史可法到妖娆的自然景观等等的介绍,特别提到“扬州十日”和瘦西湖名称的来历,让我对扬州肃然起敬。瘦西湖原来是扬州的护城河,因清朝大诗人汪沆一首诗而易名。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意思是垂杨如瀑与地面芳草衔接,石阶排排与众桥如雁齿般整齐、美如图画。这护成河和西湖一样美,也是个烧钱的地方,应该易名“瘦西湖”。还想听司机小伙继续,可已经到宾馆了。
放下东西就直奔“个园”了。
个园曾为清朝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私家宅邸。园内翠竹万竿,故名“个园”。个园前部住宅,中部花园,后边种竹。
五路住宅贯通四季假山。实在是好去处!
从住宅钻月亮门“个园”入园林。门后第一个是春景;西北是夏景;东北为秋景;冬景在春景东边。这样的景致我看咱那皇帝也没享用过吧!难怪美国人把这里拍成记录片欣赏。
不能再游了,肚子抗议啦。外孙早已计划好了去处,啥名?忘了。饭店幽静人少。入座未几,上了几盘平时没尝过的。我心里打鼓:这不得上千元吗?可结帐时才二百多元,真是好吃不贵,常来消费。
二日天明,我们赶上第一拨游客涌入瘦西湖公园,准备坐小船划桨游湖。
御码头是皇帝南巡登船的起点,游湖从这里开始。我们踩着沧桑的石阶(历经两个半世纪)上了小船,摇船的是位清秀而热情的江南秀姑。安排我们坐稳后,只见那长而粗的木桨一摇,小船缓缓离岸启航。姑娘边摇船边解说:感叹李白为扬州打了千年的免费广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今天来扬州真是时候啊!
(游客一阵交头接耳)她继续说……。我的思绪早已展翅飞翔啦!你看岸上那大大小小的假山错落有致,如峰峦一片;那远近各异的小桥,来不及细看就一晃而过。再看这边,那三步一红五步一绿,相间而植的桃柳。一棵绿一棵红。绿的直垂水面,如一挂绿色瀑布,十分壮观;红的伸向蓝天,像一树燃烧的火焰,热情而疯狂。
一红一绿倒映湖中,那场面,老朽还是第一次见!
垂柳千行绿,
桃花万树红。
船行明镜里,
人醉图画中。
继续前行出现小岛,导游说,那是二百四十多年前乾隆钓鱼的地方。每次下江南都来这钓鱼,而且每次钓的都是龙鱼。乾隆就问随从,为什么我每次钓的都是龙鱼呢?瘦西湖难道就没有别的鱼吗?随从拍马屁地说,别的鱼哪敢上真龙天子的钩啊!您是天子,当然钓的是龙鱼了。其实这都是地方官暗地做了手脚,皇上也是难得糊涂啊。
前面就是以前听说的四桥烟雨,由四座不同风格小桥组合而成的烟雨奇观。今天正是阴天,远看烟雨蒙蒙,四桥如仙女游春,若隐若现,让人欲罢不能。
摇船姑娘此时兴致大好,开口亮了一嗓子:巜韭菜炒葱》(扬州小调)听过吗?没听过!鼓掌!她唱得声情并茂,而后笑得一塌糊涂。我们也笑得莫名其妙。因为听不懂啊!
扬州水多,所以桥也多。这里一亭那里一阁,穿亭绕榭,赏花看柳自然离不了桥啊!
快看,前面这座横跨瘦西湖的大桥是扬州地标建筑之一五亭桥。由五座不同风格的亭子组合而成,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远远望去犹如五朵盛开的莲花,故也叫莲花桥。五亭桥像一条彩色的锦缎恰到好处地束腰瘦西湖,委实是锦上添花!配上瘦西湖那一身淡绿色长裙,轻舞银袖,慢甩翠裙,简直就是织女下凡,无湖出其右也。加之两岸往返红男绿女款款桥上,堪称风景无限!
更为奇妙的是: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每当中秋月圆时,十五个桥洞各衔一完整圆月。十五个月亮倒悬水中,交相辉映。你若泛舟其洞,什么感觉?惊为天人?妙不可言。
难怪唐朝大诗人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思是把明月分成三分,扬州就得二分。
真是名不虚传啊!扬州老赖有福了。
继续前行:
历年挖於泥而积成的登岭堂,赏湖作画吟诗好地方;那边是法海桥;那高大惹眼的白塔是盐商为取悦乾隆而用盐一夜造塔,乾隆走后又换正常的建塔材料……。
岸边丽景,灿若星河,看不够说不完。大有“滿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感。
船快,景移。
才见“吹台”还未细看,凫庄又至。机灵活泼的小水鸡还是头次见……。“最后一景”千呼万唤始出来!二十四桥。
桥洞如滿月,大而醒目;桥身接近“几”字形,高高凸起。恢宏霸气,富丽堂皇。犹如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的桂冠上。招天下游客一睹芳容。
我们下舟上岸,随着游客穿过长廊立在“几”字正中央。手扶汉白玉拦杆,极目远眺,心潮澎湃。一眼千年啊!我心飞扬……。扬州:你架着隋朝的风,颂着唐人的诗徐徐而来;
你沐着宋朝的雨,哼着元人的曲,款款落地;
你邀明月宿桥乡,你请碧水绕周城。你呕心沥血圆了千秋梦……天上人间扬州城。
别了!“一锅子”。
别了!扬州。
·
作者简介:刘惠平,女,笔名:南坡,中学文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追寻历史散文诗词。
(投稿直接发作品和姓名地址电话)
更多资讯请浏览官方网站:
环球文学网(www.huanqiuwenxuewang.com)

扫码关注环球文学网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