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听雨斋诗社
评剧《井台会》观后
幸得白兔牵旧梦,终迎团聚乐今朝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52)
听雨斋诗社【2567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 评剧《李三娘》观后
文/高文俊
传统评剧《李三娘》也叫《井台会》,《白兔记》,《咬脐郎》。剧情是五代十国时后汉皇帝刘知远入赘李员外家,哥嫂不容,投军出征,妻子李三娘在娘家受尽嫂嫂百般折磨,在磨房咬断脐带生下一子无力抚养,托家人窦成送往刘知远军中。十六年后,其子打猎,追白兔到井台巧遇母亲李三娘,母亲向其诉说往事,儿子回到军中禀告父亲,一家人最终得以团聚。2025年5月14日笔者在姚家园东升影城观看了由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卞玲玉,姚斌主演的《李三娘》一折《井台会》,对母子偶然相见时的激动又不敢冒然认亲的复杂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去年笔者曾在良乡影剧院观看过豫剧《李三娘之白兔记》,今天又看了评剧,虽然故事情节相同,但两剧种表现的人物性格各有千秋,为此特赋诗一首,以记其事。
寒磨孤影苦难消,井畔思亲泪未凋。
数九担水风刺骨,三更推磨月沉寮。
儿离十六音书杳,夫去多年信路遥。
幸得白兔牵旧梦,终迎团聚乐今朝。
这首七律以评剧《井台会》中李三娘的故事为背景创作。首联描绘李三娘在兄长家中遭受虐待,寒夜于磨房劳作,井边思念亲人暗自落泪的情景。颔联通过 “数九”“三更” 点明时间,具体描写她白天冒严寒挑水、夜晚在月色下沉寂推磨的艰难生活 。颈联叙述儿子与丈夫离去后,多年未通音信,展现她的孤独与漫长等待。尾联笔锋一转,写带箭白兔引出与儿子的相认,最终迎来全家团聚的喜悦,前后对比,突出李三娘命运的转折 。
2025年5月14日于北京姚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