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文字放牧在网络
文/高山流水
在眉山的这座小院里,我常常独自一人,坐在藤椅上,望着阳台上的花花草草,思绪便如这风中摇曳的花瓣,轻轻洒向远方。花甲之年,本应是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光,可我这颗心,却始终闲不下来。或许是东北那片黑土地赋予我的豪爽与热情,让我即便步入老年,也依旧渴望着表达,渴望着与人分享那些心底的波澜。
年轻时,我在医院里忙碌,穿梭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与病痛抗争,与时间赛跑。那些生死离别的瞬间,那些患者眼中对生命的渴望,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父母和哥哥们在水电站里,日夜与机器为伴,用双手点亮万家灯火,他们的身影在岁月里愈发高大。如今,这些记忆,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化作文字的冲动,驱使我拿起笔,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
于是,我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写文章,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竟收获了不少关注。我把文字放牧在网络上,希望它们能在虚拟的世界里自由奔跑,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山谷幽兰,这位金牌主播,她的声音温柔而有力量,第一次听到她朗诵我的文章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的声音就如她的网名一样,带着山谷的空灵和幽兰的芬芳,让人沉醉其中。她不仅在写作上予以肯定还给我指导,也常常鼓励我,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勇气。
夏牧老师,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文字总能直击人心。是他,把我拉进了中华文学群,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并给我写作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在写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不再孤单。每次和他交流,都能感受到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群主青青芳草以宽广胸怀招贤纳士,以精湛文笔书写着生活的美好,让这个文学群充满了温暖与活力。她还常常组织各种文学活动,让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在网络世界中,我结识了诸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李庆明、韩广华、水云居士、平安是福等老师,他们皆是文学领域的前辈。他们对我的作品赞誉有加,令我倍感荣幸。李庆明老师为我的《人间最美玉兰花》撰写了读后感《阅文如其人》,其文风简洁凝练,却饱含深意,总能精准捕捉到我文章中蕴含的生活之美。韩广华老师则以细腻温暖的笔触,撰写了《高洁的品格,坚韧的精神,美好的向往》,从我的文字里读出了生活的温度与人性的光辉,两位老师对我的作品不吝赞美之词。水云居士老师和平安是福老师也常为我转发作品,并给予高度评价,他们无私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深受感动,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每当我看到他们的评论、鼓励与赞美,内心便如饮甘饴,所有的疲惫与迷茫瞬间烟消云散。正因有了老师们的认可与助力,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得以勇往直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的这句诗,成了我花甲之年的写照。我在这个网络的世界里,继续我的放牧,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美好,与朋友们分享生命的感悟。我不再为生活的琐事烦恼,不再为过去的遗憾叹息。我只愿在这花甲之年,活出自己的精彩,用文字书写生命的华章。
岁月流转,生命不息。在网络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将继续我的放牧,用文字记录下生命的每一步,用心灵感受生活的每一刻。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漫长,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感谢山谷幽兰、青青芳草、夏牧、李庆明、韩广华等老师和朋友们,是你们让我的退休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如今,我在眉山的这个小院里,种种花,写写文章,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孩子们经常不在身边,但我知道,他们也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而我,也在网络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那些文字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从心底流淌出来,带着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个小小的网络天地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继续书写着属于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