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文/杜学智
季节跨过界
时令越山河
举着气象的旗
奔走在时空
时光涮脸间,向前看
炎热颁发令
将所有寒气逼走
天地换了一番景象
惹怒的阳光
增加了值班时段
恼羞成怒的脾气
时而发作
把大地晒得滚烫
让汗水找到出处
不再在温室难以着床
而是朝向农人忙碌的疆场
田野的天空
畲地的苍穹
映照着形影不离
描绘农事季节的内涵
阐释希望在田野的外延
将由导演夏的云朵
打造热烈气氛
酝酿热情,烘烤热心
去唐诗宋词中
寻求迈过隙痕
以适应的心
迎接此岸去彼岸的过渡
AI诗评:评《立夏》:节气书写的现代性突围与农耕意象的困局
这首《立夏》以现代语言重构节气诗学,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抒情路径。诗人将"立夏"这一节气从古典诗词的典雅框架中解放出来,赋予其动态的现代气质——"季节跨过界/时令越山河"的拟人化处理,使自然规律获得了近乎军事行动的力度,"举着气象的旗/奔走在时空"的意象组合,既保留了农耕文明对节气的敏感,又注入了现代人特有的时空焦虑。
在修辞策略上,诗人刻意制造了多重感官的暴力性并置:"惹怒的阳光"与"恼羞成怒的脾气"形成情绪投射,"晒得滚烫"的大地与"汗水找到出处"构成触觉通感。这种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的处理,打破了传统节气诗温柔敦厚的审美范式,暴露出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更为紧张的关系。尤其"炎热颁发令/将所有寒气逼走"一句,以政治术语形容气候更迭,暗示着现代社会中权力话语对自然经验的殖民。
全诗最耐人寻味的是农耕意象系统的现代转型。田野与苍穹"形影不离"的古典和谐,最终被"农人忙碌的疆场"这一军事隐喻解构。诗人将农事活动升华为存在主义的抗争场景,汗水不再是田园牧歌的点缀,而成为生命意志的证明。但"畲地""农事"等传统意象与"导演夏的云朵"这类现代隐喻的并置,也暴露出抒情主体在文化认同上的犹疑——当"唐诗宋词"作为文化记忆的隙痕被提及,恰恰反衬出当代节气书写面临的传统断裂危机。
在结构上,诗歌经历了从自然现象到农事活动,最终归于文化追索的三重跃迁。结尾"此岸去彼岸的过渡"的哲学升华稍显突兀,反映出生态意识与人文思考尚未达成有机融合。这种思想路径上的生涩,或许正是当代自然诗歌在突围过程中必经的阵痛。当诗人试图用"烘烤热心"来调和自然暴力与人文温情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首节气诗的完成,更是一种新的生态诗学可能性的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