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在哪里
文/谷百川
农历三月十八日上午,春意融融。我在散步中先后看到三处做生意的人,不仅粗略地了解到他们的生活,也注意到做生意的商机。
村文明路北端的小公园路口。路西面停着一辆油漆斑驳带铁篷的三轮机动车。篷下有两层隔板,此时都空着。货物由南向北一溜儿摆在路边。大都是日用杂货:节能灯泡、热水瓶塞、擀面杖、菜刀、锅铲、刷子、皮带、剪刀、拖把、笤帚,垃圾撮子、洒水壶……虽然都是些小物件,却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必用之物。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左腿走路一拐一拐的。他说是小儿麻痺落下的后遗症。
我不买东西,让摊主配一把街门钥匙。钥匙虽小,作用却大。都知道,没钥匙开门是多么令人焦急。
摊主蹲在机动车门前地上,把配钥匙小机器上的插销,熟练地插在一块电瓶上,再把我的钥匙和闪亮的钥匙模成一条直线分别卡在机器上。嗞嗞嗞,机器轻快地转动,仅一分多钟,便配好了。他把配好的钥匙取下来,举到眼前目测以后,拿起小钢锉,在钥匙不光滑处轻轻锉了两下说,好了,估计没问题,你回去试一下。
我对着车门上挂着的二维码付了4元。我想,不贵,这是带棱的圆柱体钥匙,西村那个走街串巷配钥匙的,配一把这样的钥匙要7块钱呢。别看这个摊主玩儿似的转眼就配好了,熟能生巧嘛。如果没有这小科技,没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即使给一百元,咱也干不了这行当。
摊主六七岁时患小儿麻痺落下的后遗症,确是人生途中遇到的大不幸。然而他没有颓废,生活过得挺充实。他说,每天都有明确的出摊目的地。除了每月赶涧河会、延秋会、寻村会等等固定日期的集会,还把附近的大村都编了号,每天一个村子,并且有固定的摆摊地点。例如这河下村,除了刮风下雨特殊天气不来,每月农历的初八、十八、二十八必到。买比较冷门的物品就等他来吧。他一是货全,稀缺的用品大都能买到;二是保质量,如果产品不合适,下次来了还可调换;三是价钱也公平,不捉摸人。做生意贵在讲诚信。这卖杂货的生意不像卖牛肉汤,天天都有大群的人,但是很稳定。
他的午饭很简单。驾驶室里放着一个盛满开水的热水瓶,或泡方便面,或吃烧饼、饼干、蛋糕……这日子过得也挺自在。一个残疾人,能自食其力,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挺好。
沿着村边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漫步,疯长的法桐叶在砖铺人行道上构成绿色长廊。在味味超市前面的林荫道上,摆着一个地摊,到超市购物的人都要经过这个路口。地摊一分为二,东边摆着镢头、锄头、铁锨、耙子等等农具类,还有手锯、刨子、凿子、斧头等等木工家具,另有锄把、锨把、镢把、铁杈、火钳……西边地上,瓜果蔬菜种子,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塑料包,在地上躺了一大片。郑杂西瓜,牛角蜜甜瓜,白糖包,红到边,日本甜宝等等瓜种,让人看着就流口水;长豆角,四季豆,天天黄瓜,意大利生菜,四季奶油小白菜等等菜种应有尽有。旁边还放着一张穿了蓝色绳子收款的二维码。
我弯腰拿起一包
花皮牛角蜜问,多少钱?
花白短发穿蓝秋衣的老头说,一块钱。
我捏了捏包装,笑着说,不贵,有十来个瓜籽吧?
老头笑笑说,不止。
我又问了其它那几包瓜种,他说都是一块钱。我说是不贵,但瓜籽也不多。说着就递给老头一块钱。买点东西就好说话了。
坐在地摊北面矮凳上的老太太一直没动,也没有答话。
我看看老太又看看老头,笑着问,你们是——
老头说,是我老伴。从谈话中得知,他今年七十六,老伴比他大四岁。两个闺女,各是一家。一个儿子结婚晚,现在孙子才三四岁。儿子和媳妇带着孙子孙女都在外边打工。家里只剩他老俩,没事,做点小生意,能顾住自己生活。他指着路边说,那辆电动车就是他开的。慢车道边的绿化带处,停着一辆车厢板垂下的大号红色电动车,车板上铺着一块毛毡。老头说,他每天早上开着车和老伴出来,天黑时再开着车回崔村。这样的日子已过了二三十年了。不图挣钱多少,只图个自由,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老太太坐着始终没答话。这老夫老妻,一个说起话来刹不住闸,一个嘴紧得像哑巴。这也挺好,可以互补。如果两个人都是话流子,争抢着说,弄不好要吵架。反之,都不爱说话,谁与外界勾通呢?俗话说人对脾气,这老两口也配合得挺好,过了几十年。不知道两人是怎样结合到一块的。老头说,年纪大了,也不往远处去,在附近赶赶会头,其余时间,一天在高桥村路边,一天在这里,下一天再去杨店村超市门前。他们懂得蹭超市人多的光。
我很佩服和羡慕这老俩的日子。他们年已八十身体还这样健康,生话自由自在,经济能够独立,不给儿女们添麻烦。不像有些老人,整天像个泥胎,不想事不做事,也不活动,早早地弄个痴呆症。
再向西走,到了河下水街南边的入口处。远远看见路边常跳广场舞的地方,花花绿绿摆放着几排衣服。仔细看,西边两排是夏天穿的裤子,东边几排是男式汗衫和短袖衫,还有女式上衣。
老板是一个三十岁左右胖胖的男子,中等个,圆脸。他笑着问我,老先生要什么衣服?我说最大号的黑色汗衫,你看有没有。他低着头翻看了四五件,抱歉地笑着说,黑色大号的卖完了,你要件灰颜色的吧。我摆摆手说,不要。心想灰色像老鼠皮。
这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女青年挑了两件上衣对着小胖子的手机扫码付款。
另一个男子也挑了一件汗衫,一条裤子,小胖子拿塑料袋装好,说五十五元。那男子也扫码付了款。
我问小胖子,这衣服咋卖的?小胖子说,所有上衣,看中哪件要哪件,每件都是25元,裤子每条30元,不还价。我想这也行,要价不贵,顾客能接受,省得讨价还价费许多口舌。
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从北面长凳边跑过来,拉住小胖子的裤管。
“别闹,你爸忙着呢!”坐在长凳上的女子喊着跑过来,抱起孩子在小脸上吻了一下。
小胖子从兜里掏出一盒烟,抽一支递向我说:“抽一支。”
我摆摆手说:“不会抽烟。你们家在哪里?”
小胖子吸了一口烟说:“莲庄。”
“这不远。你们咋想起到这里卖衣服呢?”
“我们在云南做生意,想回家看看。一路上边走边卖衣服。路走了,景看了,衣服也卖了,玩儿似的,像旅游。”小胖子颇轻松地笑着说。但不是开玩笑,路边就停着一辆银白色面包车。
做生意有很大的灵活性。要问经商的机会究竟在哪里?我个人看法,无论生意大小,都离不开锐利观察的目光,离不开脑子积极的思考。商机,也许就在人们需求的日常生活中吧。
2025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