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吉林油田)
《岁月留痕》自传(5-6章)
第五章
姐姐的羽翼,爱的港湾
我的童年,笼罩在母亲病痛的阴霾之下。那一年,我5岁,正是需要母亲呵护的年纪,然而,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健康。病痛的折磨,让母亲无法再履行一个母亲的责任。而就在我8岁的时候,姐姐也长大了,她比我年长六岁,仅仅十四岁的她,毅然决然地撑起了这片天。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母亲的责任,将我紧紧地护在羽翼之下。
奶奶当时缠着小脚,行动极为不便,更不用说照顾年幼的我。于是,照顾我和弟弟的重担,便完全落在了姐姐的肩上。她不仅要照顾病重的母亲,还要照顾年幼的我们,每日忙碌,不辞辛劳。而我,也因为年纪尚小,无法体会姐姐的辛苦,甚至还给她添了不少麻烦。
记得那年春天,三岔河北大桥两边的杏树都开花了,我独自和小朋友们去摘杏,害得姐姐四处寻找,焦急万分。当姐姐找到我时,她已是泪流满面,又急又气地打了我一顿,骂我不告诉她。当时我不理解,甚至还有些委屈,但现在回想起来,我才明白,那是姐姐对我深深的爱和担忧。她一边打我一边哭,嘴里还说着:“我不管你,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若丢了,我怎么跟父母交代啊?你弟弟没了,你再也没了,我可怎么办啊?” 这句话像一把刀子一样扎进了我的心里,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姐姐对我那份沉甸甸的爱和责任。
大哥则像野小子一样,喜欢和邻居孩子们一起打鸟,他们用扎的笼子就能打着苏雀和黄雀,并把打鸟作为游戏。但我因为年纪小,大哥觉得我是绊脚石,不愿意带我一起玩。这让我感受到了孤独,但也让我更加珍惜姐姐给我的爱。
小时候,姐姐带着我四处走动,和邻居家的小姐妹都相处得很好,她经常带着我一起去玩。那些大爷、大娘,叔叔婶婶们对我的评价都很好,说我特别会说话,像个小大人一样。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爱。这份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田,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我一生追寻的执着。
这份执着,源于姐姐的爱,也源于我对她的无限感激,也源于大哥给我的孤独感。这是我对姐姐无私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追求。姐姐的羽翼,为我撑起了一片爱的港湾,而我,将用我的一生,去传承这份爱,守护这个家,就像姐姐当年守护我一样。(未完待续)
第六章:
求学路上的风雨与暖阳
1968 年,九岁的我终于踏入了梦寐以求的校园。然而,迎接我的校园生活,却交织着苦涩与温暖,两件事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前一天,学校通知因雨停课,可年幼懵懂的我,许是没听清,又或是太渴望学习,第二天竟冒雨前往学校。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却发现校园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同学的身影。那一刻,孤独、委屈与失落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泪水夺眶而出。我哭着跑回家,满心期待能得到父母的安慰,换来的却是他们的埋怨。我低着头,泪水滴落在衣襟上,满心都是委屈与不解,却又不知该如何辩解。
冬天的寒风凛冽刺骨,我的衣服破旧不堪,棉絮从磨破的布料中钻出来,像极了人们口中的 “叫花子”。在一次学校检查卫生时,班主任张丰宇老师一把将我拽到教室前面,让全班同学都看着我,语气严厉地指责:“看看这什么家长,孩子穿得乱七八糟,一点不讲卫生!” 那一刻,我的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中满是难堪与自卑。我紧紧咬着嘴唇,不敢说出家里的情况,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同学们的目光,任由泪水滑落。
后来,张老师到我家家访。当他看到病榻上虚弱的母亲时,脸上满是震惊与愧疚。原来,母亲已患病多年,家里的大部分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给母亲治病上,根本无暇顾及我的穿着。自那以后,张老师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不仅为我减免了学费,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拿出针线,细心地帮我缝补破旧的衣服。一针一线,缝补的不只是衣服,更是我那颗因自卑而破碎的心。
每当想起张老师那专注缝补的身影,我的心中就涌起无尽的感动。在那段艰难的求学岁月里,是他的转变与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也让我在困境中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念。(未完待续)
李明军,笔名文实。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专文化,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近年来,在搞好报纸编辑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公开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闻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时,他的名字已被编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