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成都旅行三部曲
第三部
盛景与感悟
图·文/陈金有 牟文美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彰显了古代中国人的治水智慧,承载着无数国人的梦想。怀着一睹为快的心情,我于4月22日报团前往游览。通过现场观摩与导游讲解,我从内心深处对两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钦佩不已。他们在古时仅凭体力劳动建造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为成都平原的供水系统发挥着重大作用,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创举。
得知我们4月24日即将登上返疆列车,牟老师夫妇和段书记夫妇特意举办了一场充满深情厚意的送别宴,并邀请了原石总场六中书记、现也定居成都的李英勋夫妇。老友相见,眼神温柔,亲密无间,大家互诉衷肠,难舍难分。
在前往成都旅游前,我曾以为成都作为西南大城市,所有饭店和小吃可能以米饭和麻辣为主,物价也会很高。但现实却给了我满意的答案。旅行过程中,无论是旅游景区,还是繁华的春熙路步行街附近,特色小吃店和经营面点的饭馆随处可见,应有尽有。牛肉面、小笼包、米粉店比比皆是,吃辣与否可随个人意愿。一笼6个的小笼包售价8元,一个鸡蛋2元,豆浆、稀饭之类一碗2-3元。牛肉面和米粉按两计价,一两12元,二两14元,三两16元,份量相当于石河子的小、中、大碗。我在“都江堰”游览结束后,在出口处的清真小吃店点了一碗一两的汤饺,12个饺子售价12元。此外,4月16日新老朋友聚餐时,大家品尝的菜肴具有四川射洪地方特色,色香味俱全,朋友们对饭菜质量赞不绝口。结账时,两桌14人采用AA制,每人仅平摊36元,这价格比石河子似乎还便宜,毕竟这里是四川省首府成都,怪不得吸引了众多新疆人前来定居。
如今,无论身处何地,交通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此次成都之旅,给我感触最深、体验最直接的便是成都的交通系统。成都地域广阔,面积达14335平方公里,人口多达2147.4万,地铁线如蜘蛛网般密布全市各个区域。目前已开通15条线路,每条线路从起点到终点运行1.5-2小时,站与站之间运行3分钟,站点停靠1分钟。据牟老师介绍,还有三条待建线路将于今年下半年通车。很难想象,若没有如此庞大密集的地铁交通网,2147.4万人的成都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公务用车等一同涌上街道,将会是怎样车水马龙、寸步难行的尴尬局面。因此,地铁在成都交通运行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成都旅行的十几天里,我从未发现市区有堵车现象。我亲眼看到,每天早晨9点前后和下午6点前后是市民上下班高峰期,此时乘坐地铁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错过这两个时段,上车便有空座位。通过这十几天的旅行,在牟老师的操作指导下,我学会了在地铁自动售票机上买票。真是受益匪浅!
旅行前,我一直疑惑为何那么多新疆人不在工作地养老,却选择奔赴几千里外的成都。通过此次旅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树挪死,人挪活。从居住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生活条件、绿化率、物价指数等多方面评估,成都确实是一个值得留恋、对新疆老年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好地方。牟老师和段书记等朋友们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
在成都的这些日子,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热情好客的朋友。每一次相聚,都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与友情;每一次游览,都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成都,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用它的包容与热情,接纳了来自远方的我们。
当我踏上返程的列车,心中充满了不舍。我知道,这次旅行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成都,这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会带着满满的回忆,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陈金有,牟文美
编 审: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