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人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经查询一下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口。这是千年前的苏轼的切身感受。今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节奏,重新审视这句话仍然回味无穷,会发现这句话有它的充足理由,仍然隐藏着独特的韵味在里头。

我们在有竹林的环境中居住,因为竹子身姿挺拔似苗条的女孩子那般清秀,一年四季竹子碧绿,充满生机勃勃让人舒服。每当清晨的阳光洒到竹林后,光影斑驳夺人眼球,仿佛一幅水墨画在流动,越看越不想走。夏天来以后,竹林变成了遮阳伞的时候,人在里面凉爽又舒服。冬天来到以后,竹林又可以挡风,为居所营造温暖的小气候。还有,竹子也有很强的环保作用,能把一些灰尘吸附,净化空气使身体健康长寿。有时候,竹子还可以用于建筑,那些竹床竹椅竹屋显得非常典雅又适用。

竹影清风让人享受,而竹报平安则包涵有很多文化在里头,而且十分丰富,竹子是精神的象征历史也悠久,它象征着坚韧不拔脚跟永远不会移动。无论面对狂风暴雨或是严寒酷暑,竹子始终把岗位坚守,虽遭遇狂风怒吼仍然不挠不屈。居住者一旦目睹此情此景后,就会精神抖擞,得到醒悟,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抵头,也要像竹子一样努力把困难克服,昂首挺胸阔步向前走。

还有,竹子中空外直显出了苗条与清秀,象征着谦虚和正直的品质在里头。生活在有竹林的环境之中就会有很多的感受,潜移默化对竹子的精神世界而佩服,从而对美好的生活努力去追求。如今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就会看到有一些美与丑,面对各种压力与引诱,要像竹子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气度。虽然生活不会富有让自己完全满足,但是可以把多彩的世界来享受。

朋友,你对“宁可食无竹,不可居无竹”有何感受?如果你喜欢在有竹林的环境里居住,是否也像杨老头一样在平淡的日子里把晚年安度?杨老头今日回到老屋,看到了那片竹林多么碧绿,往昔平平安安的生活涌上心头,于是将清代郑燮写的《竹石》吟诵一首,让大家也来享受享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风南北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杨胜华,网名叫阳春白雪,夕阳金灿灿,苗族,贵州平塘人,中共党员,退休教师,国家一级书法师,自由撰稿人。原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现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中国乡村杂志和宁古塔作家杂志签约作家,都市头条认证编辑,贵州省黔南州作家协会、都匀市作家协会和平塘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各大文学网站、纸质及公众平台发布作品一千多篇(首),出版有个人诗歌专集《野草》和《高山流水》,即将出版个人散文集《生于天文小镇》敬请关注。
202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