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伟明的忘年之交
作者/魏月星(江苏)
属于丹阳县的埤城,是镇江市管辖范围内的一角落,毗邻着苏、锡、常优良的经济大通道。无论是重工业和轻纺织业GDP的产值都率先全国首位,使得大小老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2002年我怀抱着一切希望来到了埤城,经朋友介绍,被分配到埤城镇的常兴大队做出口贸易钻头。
谁知厂里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实行12小时倒班制。由于我路程遥远,便在离厂不远的丁家坝村租了一间小矮房。令我满意的是房旁边有条清溪小河,洗漱很方便。
有天清晨,上完夜班回到家刚准备洗漱睡觉。门是半开着些缝儿,无巧不遇地进来个八旬老人,佝偻着腰站在我面前,让我猛然一惊!不待我开口,他先开口,“你住的房是朱八斤的柴屋。”你怎知道呀!我反问道?他说,“我是本村人怎不知道啊!”听他口音,并不像本地人,还掺杂着苏北腔调。真是有点疑惑不解!他怎会是本地人呢?然后他笑了笑,为了不打扰我休息便悄悄地离开了。
几天后,路过一处电灌站房旁,老远就看见一个老人弯着腰抱着东西走着。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人不是前几天去我家那个人吗!怎会出现在这里?一个人孤苦伶仃蛮可怜!于是我便与他打了招呼!往后一来二去也就熟悉起来。
有时我下班的时侯,还会去他哪里小憩一会,和他唠上一两句闲话。
看着他住着简陋泵房,并无其它贵重的家俱。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外,唯一就是一張拼搭起来的床,床边的深下方有两台大型电动机架在水泵上,好像随时都会抽水灌溉农田。并且觉得他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纯属是被迫无奈,甚至凄凉!
每到夏天,荒芜的河套旁长满了荆棘杂草,芦苇在晚风中呼天喧哗,因为害怕!一般黑夜很少有人来往这里。上完了白班的我,夜晚有点想去看望他一下,于是不由自主地去他那里。他见我慕名而来很高兴!亲切地招呼我坐在他床边叙谈!无意间我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题!你一人住电灌站不寂寞无聊吗?反而他笑眯眯地说:“老家是苏北盐城,五年前年龄大了,他唯一的儿子把他接回老家养老,房子及农具都变卖了,连户口都迁走了。”
回家后不久,儿媳眼瞅着嫌他碍事,对他不好!因为亲儿媳妇三十岁不到就得肝癌去世了,可惜没生下个一儿半女。儿子后来和一个寡妇真心好上了,做了人家的入赘婿,帮人家把孩子养育成人。老实忠厚的儿子比较软弱一切都做不了主,只能忍受欺负!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是想着回江南。但又不敢明说,有天他跟儿媳妇的女儿开玩笑地说,“想不想跟我去江南找份工作啊!”那知孙女高兴地一口答应,决定先跟爷爷去看看。但事实江南的工业比较发达找工作容易,不久后儿媳妇的儿子、孙子们一大家子都过来工作了。
就这样他又重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老地方,他说,“在苏北老家人生地不熟,人家还把他当外地人看待;那有江南好啊!处处是朋友熟悉的人。”当然,这并不奇怪!毕竟离家六十多年了。
于是大队为了照顾他,让他一人住在电灌站不收他房租,相反每月还补助点生活费给他,目的是防止有人偷电动机。
"哦"原来是这样啊!
以后我去他哪儿,总是被他事迹所吸引,从此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据他后来回忆说,不满十七岁的时候,也就是1942年间,他哥哥原来是小学教师,被新四军发展为地下党。以学校名义设了个地下情报站,嫂嫂后来很担心!便劝慰哥哥脱离组织,过些安稳的日子。
恰好被当地的“还乡团”给盯上了,多次上门诱导!请他出山当文书兼参谋长。我问他,还乡团是什么组织呢?他接着对我说:“还乡团是地方有势力的地主为了保护家园自已组织起来的一支队伍。”我说那并没有什么错啊!他又说,“哥哥从没有枪杀过新四军的人,相反还把日伪军的情报通过嫂子秘密转送给新四军游击队呢!并且藏匿着几名新四军干部在家中。”谁知道1946年日寇投降后,新四军队伍壮大了,对盐城地区的土豪劣绅实行了镇压枪毙。在这样的情况下,哥嫂决定带他和姑表弟一起下江南避难,当时江南属于国统区,比较稳定。最后一路流落到镇江地区的石桥乡华山村暂住下来,过着低调的日子。听他这么一讲,我感到很震惊!看着眼前的这位慈善的小个子老人,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一点不含糊,心中不禁地敬重于他!但从他阅尽沧桑的脸上,可以看出他的经历与磨难;很难相信老人心中深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自从来到华山村,一家子过的算是安逸快乐。谁家有什么重活他和表弟都乐意抢着干,只要能吃上一顿饱饭就行。而嫂嫂是个贤惠善良的能人,天生的丽人胚子。白嫩的皮肤映衬着高挑身材和哥哥相比,简直就是天生的郎才女貌,无不令人羡慕!唯一遗憾的是哥嫂没有儿女!
可是嫂嫂凭着一双灵巧的针线活,走红了大江南北。每天挟个针线包走村串巷凭着高超的手艺吃着百家饭。经她亲手做过的衣服,不管是婚嫁还是寿宴礼服,都能让人家穿着得体漂亮,大家一致称她为裁缝先生!
谁家有个大男剩女请她保媒,必定找个好姑娘,嫁个好婆家,于是她成了当地有名气的好媒婆。
哥哥身材高大,戴着镶金边的近视眼镜,看起来像个绅士,气质不凡!觉得他是个有修养的文化人。平时他少言寡语一般很少外出走动,天天在家看书读报,有时还跟家里人淡论愧疚自己走错了路!在华山村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品德不错深受欢迎!
而表弟勤劳又机灵,和他一样是小矮个子,却偏偏被闸头桥村人家相中了,做了上门女婿。那我问他,表弟和你叫什么名字呢?他说,“表弟叫毛头,当地人称他(小毛头)。”具体真名我也追问,”自已名叫沈伟明。”接着又说,"在华山村有个漂亮的寡妇喜欢他,被他谢绝!”家里有老婆只是没带来,不能害了人家。
很快到了1949年江南解放,为了迎接解放军的胜利归来。埤城开办了一家大型的粮食加工厂,专供部队补给粮油。他家还有原来住的华山村,搬迁了埤城的城北村落户,经朋友介绍让他进了粮食加工厂工作。
每天干着碾米磨面扛麻袋之类的重活,他觉得很快乐!由于他能吃苦耐劳,具有一点文化底蕴。很快被驻埤城的军首长看中,重点提拔他为地方干部,担任埤城乡团支部书记。并且让他带上大红花,骑着大军马游街。有人嗤笑地说,“昨天的小矮子,今天成了大干部啦!”
刚解放的埤城,隶属于丹徒县,并没划分为丹阳县。每次开会都必需和地方游击干部一起去镇江市委汇报工作。
我又问他,当时地方干部的生活待遇如何?他说,“地方干部是按部队干部一样分配的,每月三十斤大米,二斤黄烟丝,三月一双黄胶鞋等一些优惠政策。”于是他把老家的老婆接来享福,后来才有了他独生儿子,儿子名字由来是他出生在苏南,就叫沈苏南。
而他的老婆是个地道农村媳妇没见过世面,两人经常吵架,天天闹着说,“江南的大米饭吃了刮胃酸,没有老家的玉米、高梁、荞麦面好吃。”终于闹着带着儿子回了老家,后来导致了祸根害了他家一辈子。
在1951年三反五反运动中他因表现突出,被评为积极分子授预备党员。后经组织考验被列为正式党员,由他担任埤城乡党支部书记。
然后1963四清运动,他那败家的老婆,多次请人写信催他回家团聚。当时正处高位的他怎肯放弃呢!然后导致了两个小舅爷对他强烈不满!对自已姐夫实行打击报复!特意写了一份检举信,向苏北盐城公安局揭发姐夫一家的事情。主要说他哥哥判变投敌和表弟家是大地主还乡团,当时盐城市公安局向镇江市公安局发来公函,要求立案彻查哥哥的案情,立刻逮捕了哥哥。
他为了解哥哥罪行是否属实,他自己私自盖章出了张证明信,寄到丹阳县公案局。经丹阳县公案局调查,是埤城乡政府沈伟明寄来,这还了得!立马传他到案调查此事,事后把他定为包庇反革命罪判刑六年。出狱后他仍不愿意回家,坚决和老婆离婚。那时哥哥早冤死在狱中,他和嫂嫂相依为命,落户到丁家坝村,为生产队养牛耕地,包产到户后自已买条牛耕地为生。
我问他自小出来后有没有回过家,他说回过几次家,儿子始终不认他这个爹,等他娘去世后才肯认他。听了他的故事,我难免感到一个落魄的老人有些惋惜和辛酸。
关健是嫂嫂去世后,他舍不得嫂嫂一人葬在江南。每逢清明季节多给她烧点纸钱,不让她一人孤单寂寞!好在嫂嫂一生做媒有几个干女儿,为了念她的好!每年清明节都来到坟前烧纸祭祀,总算让他心里放心慰藉啦!
2008年87岁高龄的他,走路已是蹒蹒跚跚了,但思维仍很清晰,还调侃地对我开玩笑说,"华国锋和我同龄活着有何意义呢!”意思是说,“国家主席这么大的官都辞职为平民,何况我们这些小人物呢!”
事隔几天后,再也没有见着他人,听人说,“他儿子又把他接走了。”后来又有人听他孙子说,“回家后不到一个月就死掉了!”
也许命运就该如此殒落,从荣耀巅峰过后的深渊是无法改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一生漂泊终究魂归故里。而心底里的夙愿始终未了,一心想着苏南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姓名:魏月星,63年出生,江苏镇江新区大港人。爱好诗词,发表过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