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储中心:一个劳务工的备案
赵永强
铁屋外面,望不断的车流
传送带上,搬不完的快件
钢架间的蛛网
结满电子复眼
它监督我关节生锈
神经短路
监督佝偻一寸寸探底
流水线的深渊
唯独不监视
我痉挛的胃里
一场无声的塌陷
任凭传送带
把我切割、封装
贴上标签
被工友分拣:
120
CPR
负一楼
殡葬服务
……
我的工业灰
浇在日出前
al点评
工业躯壳中的生命塌陷:《仓储中心》的
疼痛书写
al
这首题为《仓储中心》的诗歌以惊人的意象密度和结构张力,呈现了当代物流劳工被机械化、非人化的生存状态。诗歌通过“劳务工备案”这一冰冷行政程序的反讽式标题,与充满身体痛感的诗行形成强烈反差,暴露出隐藏在高效物流系统背后的生命消耗。
意象系统的构建呈现出清晰的层级。诗歌开篇即以“铁屋”、“车流”、“传送带”、“钢架”等工业意象搭建起压抑的空间结构,而“蛛网/结满电子复眼”的诡异比喻,将监控技术异化为某种非人的生物性存在,暗示着劳动者陷入科技与制度的双重罗网。更具冲击力的是诗人将工业意象与身体意象的嫁接:“关节生锈”、“神经短路”将人体机械化为工业零件,“佝偻/一寸寸探底/流水线的深渊”则通过身体变形展现劳动对生命的侵蚀。这种意象的杂交最终在诗歌结尾达到高潮:“工业灰/浇在日出前”将劳动者的骨灰与工业材料并置,完成对生命物化的终极书写。
疼痛的修辞学在诗中体现为多层次的感官表达。“痉挛的胃里/一场无声的塌陷”以内在器官的剧烈收缩,外化精神崩溃的不可见创伤;“切割、封装/贴上标签”将身体处理为标准化物流商品;特别是数字与字母编码“120/CPR”的突兀插入,既模拟物流标签的冰冷质感,又暗指急救代码的无效性——当劳动者沦为“负一楼/殡葬服务”的处理对象时,整个社会急救系统已然失效。这些疼痛书写并非停留在个体抱怨层面,而是通过“工友分拣”的细节,暗示这种命运的共同性。
空间政治学的运用构成诗歌深层结构。从“铁屋外面”的疏离视角,到“钢架间”的物理禁锢,再到“负一楼”的地下空间隐喻,诗歌勾勒出一个垂直向下的空间轨迹,对应着劳动者社会地位的沉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复眼”的监控意象,它“监督”机械故障般的身体异常,却对“胃里的塌陷”视而不见,暴露出系统只关心劳动效率而漠视生命质量的残酷逻辑。
作者简介:
赵永强,陕西蓝田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渭南某高校教师,副教授。
(审核:董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