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姆斯特丹初识欧洲
文/多瑞
2019年初秋,我第一次出国,抵达的国家是荷兰,城市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这次与阿姆斯特丹的遇见,也是我这一生与欧洲的初见。
无论我曾经对欧洲有过多少的想象,当我坐在开往阿姆斯特丹的机场大巴上,看到车窗外的街景时,我觉得眼见的一切,与曾经我对欧洲的想象完全契合——有着我在画册上、或是描写欧洲的作家们的文字里、或是影视节目的画面里看到过,或是感受过的欧洲的样子。
后来,听当地的导游告诉我们,阿姆斯特丹的许多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政府为了保护这些古建筑,出台了许多苛刻的法规。比如,许多建筑是不准许装空调。在阿姆斯特丹装空调,不仅安装费比空调本机贵,且需要办理许多的手续。关键是有许多建筑,为了保持她原汁原味的旧貌,根本就禁止安装空调。即或是遭遇百年不遇的酷暑,也不能。所以,导游说,他们阿姆斯特丹的市民,这个夏天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的,那年夏天,整个欧洲都处于百年不遇的高温之中。
热,是真的热。当我们从清凉的艾斯特拉号游轮走出来,火热的阿姆斯特丹便扑面而来。
从游轮停靠的港口,步行一里路的样子,便可以到达著名的中央火车站商业区,从这里穿过去,便是阿姆斯特丹一些著名的景点——泪别塔、水坝广场、阿姆斯特丹王宫、西教堂、杜莎夫人蜡像馆。这些景点都依着水坝广场而建,参观非常便当。
不知为什么,那日并非周末。可街上却人流如织。但让我欢喜的是,见到的每一个阿姆斯特的外国人(我真是分不清白种人的国籍,感觉都长得差不多),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在国内常常会从国人脸上看到的焦虑与阴郁,个个都幸福洋溢、开心快乐的样子。加上荷兰人的平均身高为全世界之最,所以,我在街头上看到的每个外国人,都一副挺拔高昂的感觉,劲劲的,充满活力与热腾腾的能量,非常给力。
而且这些外国人貌似都不怕太阳直射,不仅不防晒,也不戴帽子、不打伞。许多人,还专门站在有太阳光的地方晒那暑天火辣的太阳。这让把自己武装得严严实实的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听导游告诉我们,阿姆斯特丹阴天居多,所以,人们欢喜大太阳天,喜欢被太阳下照耀的感觉。这就如同总是处于阴湿气候的成都人,只要是太阳天,大家便会倾巢出动,霸占露天的茶馆和草坪。导游这么一解译,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天那么热,街头的咖啡店依然会爆满,不是周末的街头为什么会人流如织了。
我和朋友漫无目的地在姆斯特丹的街头走着,除了在大巴上路过时,维京游轮的小红人曾告诉过我们的中央火车站,我们对阿姆斯特丹的其它景点,真是一无所知。既然不知前路去往何方,那就信马由缰好了。
我偏爱看上去会有故事、会有特色小商品出售的小巷。于是便建议大家从大街上拐进一条没有几个行人的小巷里。这条巷子除了有许多印度开设的出售旅游小商品的小店外,还有几家让人费解的铺子,因为那些铺子空荡荡的,阴森而幽暗。而铺子门口三三两两坐着的人,打扮都极其非主流,难免让人心生惶惑。想起临行前儿子的建议:阿姆斯特丹是容许吸食大麻的,你们可以去体验一下,因为很难得。事后有朋友也建议,可以去感受下只属于阿姆斯特的特色。想必这些铺子便是吸大麻的地方吧。但我们真的没有那个兴趣,而且那些店也真的让人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于是快步走出那条幽暗的巷子。
巷子的尽头,是一家处在阳光阴影里的街头小馆。而能在欧洲街头的小馆喝杯咖啡,一直是我的梦想。
我建议大家停下来,这样的停留真的非常重要。昨天看一报道,原本不喜欢中国游客的欧洲各国,现在逐渐接受中国游客了,因为他们发现,现在的中国游客已经不再是只知购物和任意喧哗而不懂得欣赏、享受旅行真正意义的游客了。现在的中国游客已经会停下来,慢下来,享受真正的别处“风景”。这就如同在街头小店坐下来的我们,是真的在享受那片刻惬意的别处时光。
只是与我向往多年的状态略有不同,我们没有要咖啡,而是每人要了一份冰淇淋,因为天儿真是太热了。
7个欧一份的冰淇淋,味道赛过在国内吃过的哈根达斯冰淇淋。虽然两种冰淇淋的价格相当,但这里的冰淇淋分量却比哈根达斯要多得多。看来欧洲是真的是冰淇淋的发源地。在之后的四国旅程里,每到一地,我们都会特意选择吃那里的冰淇淋,包括每顿午餐和晚餐在艾斯特拉号游轮上,也都会要一份或是两份游轮免费提供的冰淇淋。这一路,每次吃到的冰淇淋,都不曾让我们失望过,都比哈根达斯味道要好。所以,特别提示,到欧洲,一定要吃冰淇淋呀!
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巷,想着这是欧洲,脑海里冒出来一个念头——我终于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尽管只是走马观花时的一瞥,她却深得我心,因为她不曾辜负自少女时代起便喜欢外国文学的我,那由文字搭建起的对她颇为壮阔、宏大的想象。在当下人们都喜欢把“人生不值得”挂在嘴边之时,我却想站在阿姆斯特丹的街头,对着那些喜欢骑28大轮自行车、喜欢烈烈艳阳直射、脸上总洋溢着勃勃生机的阿姆斯特丹的男女老少说:人生值得,为我今次的抵达。
作者简介:吕嘉琳,笔名,多瑞。籍贯四川。曾在中国空军服役二十四年,退休前为政府公务员。现居成都。坚持文学创作数十年。其散文、影评等文学作品,曾在全国大赛中获奖。数篇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现为豆瓣阅读网、番茄网、蜻蜓FM签约写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