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
文/南疆一
传承中流淌着一条条河
是“母亲”孕育而成
在时代更迭中
养育着各朝各代的儿女成长
他们咆哮
奔流不息
织结成网
将神州蕴养
母亲有着隐形翅膀
柔弱的躯体又很坚韧
是华夏儿女心目中最美丽的娘
在世界舞台上,她向世人彰显什么叫东方底蕴悠长
流经岁月苍苍
此起彼伏,忍受过欺辱霸凌
鲜血染红过江山
母亲的怒吼声在宇宙间回荡
母亲一次次掀起过海洋
母亲敢做敢当
母亲把河流当作一面面镜子
母亲无奈过,亲眼目睹过儿女自相残杀弛骋疆场
割舍下太多让人难以承受的苦痛
然后又一遍一遍抚平自身创伤
只要母亲还在
孩子们折腾也无非是为了自私走向下一个辉煌
河流会逐渐宽广
河流更加川流不息
这条条河流中流淌着母亲的血与泪
缔造出共和国的明天兴盛成长
2025年5月12日
这首《母亲河》以澎湃意象群构建了民族精神的史诗图景,突显出中华文明基因的深刻体悟。以下从几个维度给读者进行解析:
一、时空折叠的叙事结构
全诗采用“三重时间轴”交织的叙事策略:
1、垂直时间轴:从“孕育”到“复兴”的文明长河(第1-4节)
2、水平时间轴:各朝各代的历史切片(第5-8节)
3、超时空维度:将“母亲河”升华为宇宙尺度的精神图腾(第9-12节)
这种时空折叠手法在“鲜血染红江山”与“缔造共和国”的意象碰撞中达到高潮,形成文明创伤与复兴的辩证叙事。
二、液态隐喻系统
构建完整的“水意象矩阵”:
1、物理层面:河流的“咆哮”“织网”“川流”等动态描写。
2、生命层面:“孕育”“伤口”“抚平”等有机体特征。
3、精神层面:“隐形翅膀”“东方底蕴”“宇宙回响”的象征转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河流作为镜子”的隐喻,既暗合《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哲学传统,又通过“自相残杀”的镜像反照,完成对历史循环论的批判性思考。
三、创伤记忆的仪式化书写
诗中“割舍苦痛、抚平伤口、走向辉煌”的三段式结构,构建了民族记忆的治愈仪式:
1、创伤铭刻:“鲜血染红江山”(第7节)
2、集体忏悔:“儿女自相残杀”(第8节)
3、原谅重生:“抚平自身伤口”(第9节)
这种仪式化书写与《诗经》“哀而不伤”的美学传统形成跨时空对话。
四、突破
1、生态维度:“河流逐渐宽广”暗合“双碳”战略的生态叙事。
2、科技隐喻:“隐形翅膀”指向数字时代的文明新形态。
3、全球视野:“东方底蕴悠长”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倡议。
这首诗歌突破了传统政治抒情诗的范式,在“河流”这一古老意象中注入了量子纠缠般的现代性思考,实现了民族叙事与后现代诗学的创造性融合。其“液态现代性”的书写策略,希望为喜欢诗歌的读者们提供重要的美学样本。
【作者简介】王石白雨,字碧雨,号南疆一。国家一级美术师,诗人,作家。新阶联书画院会员、连云港美术家协会会员。都市头条编委,认证主编。南海特区头条、都市头条书画专栏、京津沪头条、智诺科技头条、校园诗刊文学、海口辽宁鞍山商会头条总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