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风,轻柔地吹拂着阎良区的每一寸土地,却吹不散我心头的阴霾。母亲因病住进了阎良区人民医院,那一刻,我的心被担忧与不安紧紧缠绕,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然而,在这黯淡的时光里,一位医者如同一抹春日的阳光,给我们幽暗的日子带来了希望,他就是田王斌大夫。
初次见到田大夫,是在那间略显忙碌的医生办公室。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轻声询问谁是田大夫。只见电脑前的他回过头来,那温和的目光瞬间让我紧绷的神经有了一丝舒缓。他没有丝毫的架子,立刻让母亲赶紧坐下,耐心地询问病情。母亲年事已高,耳背眼花,许多情况都必须由我代为诉说。田大夫专注地倾听着,仔细查看门诊检查的那些单子,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解读一本深奥的生命之书。临走时,我不经意间的一句玩笑话,换来他亲切的微笑,那一刻,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我对医院、对医生长久以来的恐惧与隔阂。
五一节假日,医院部分科室停诊,母亲的病检陷入僵局。在世俗观念的影响下,我竟鬼使神差地想要给田大夫塞红包,希望他能多关照母亲。然而,他的反应却让我深感愧疚与敬佩。他严厉地拒绝了我,眼神中满是坚定,话语中透露出对医生职责的坚守:“不要这样,你母亲生病,作为医生,我们为病人看病,是我们的职责,也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给每一位患者最合适的诊疗方案。”那一刻,我才明白,医者的初心从未改变,他们心中装着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责任,而非利益的诱惑。不仅如此,他比我还要着急母亲的病情,不停地打电话联系相关人员,唯一的目标是能尽快为母亲做病理检测,那急切的样子,仿佛母亲是他的亲人一般。
母亲胸腔积水,田大夫亲自为母亲做引流小手术。他的专业与细致让我惊叹,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每一个步骤都严谨认真。术后,他反复叮嘱我每隔四小时引流200ml。由于对母亲的担忧,我总是心神不宁,常常忘记他的嘱托。可他从未有过一丝不耐烦,一次又一次地为我复述,甚至特意写在纸上,生怕我记错。那一张张写满叮嘱的纸条,承载着他对患者的关怀与责任,无不温暖着我的心。
在母亲住院的日子里,田大夫每天都会到病房探望。他亲切地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仔细查看病情变化,耐心地嘱托我照顾母亲的注意事项。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病房的每一个角落,让母亲和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关怀与温暖。当母亲的病检结果出来后,他根据母亲的病情和年龄,为我们推荐了三种治疗方案,并详细地分析每种方案的利弊。他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建议我们选择经济、安全且效果良好的方案,那专业的建议和贴心的关怀,让我们倍感安心。
母亲病情稳定后,就急切地想要回家。田大夫温和而又负责任地对我说道:“想出院,什么时候都可以,问题是我得为你母亲考虑,现在回去,我估计你们很快又得再来。”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他对患者的深深关切。他没有为了完成任务而草率地让母亲出院,而是真正从母亲的健康出发,这种医者仁心,令人动容。
第九天,田大夫告诉母亲第二天可以去掉引流管,再观察一下就能出院了。为了不让我们多等,即使第二天要去西安开会,他依然提前为母亲去掉了引流管,并详细地嘱咐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对他深深地感激。感激他对母亲精心的治疗和悉心的照顾。
田大夫,生命的守护者,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我母亲驱散病痛的阴霾;田大夫,温暖的传递者,他用一颗仁爱之心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与力量。他的微笑,如春日的暖阳,温暖着患者的心房;他的坚守,似一座高山,让我们在困境中感受到了依靠。
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愿世间多一些像田大夫这样的好医生,让生命之花在爱的滋养下绚丽绽放。这份感激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要由衷地表达:谢谢您,田大夫!
默莲,原名杨敏荣,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阎良区作家协会会员。诗作发表在《商洛日报》《日照日报》《黄海晨报》,陕西省《文化艺术报》,《咸阳日报》《潼关》等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