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日忆母恩
近日,我从网上和报上看到不少关于写母亲的文章,原来马上就是今年的母亲节。在点赞文中母爱的同时,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美妙、最无私、最温暖的情感。
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小时候,父亲工作比较繁忙,经常带村民外出修水利,我们姐弟四人基本由母亲抚养。母亲教我们走路,如果摔跤了,母亲会把我们牵起来,叫我继续学着走,并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虽然摔跤是痛苦的,但那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过程。”
“小呀小儿郎,背着个书包上学堂......”在放假时间,母亲经常教我们唱歌。她最喜欢教我们唱《小儿郎》《童年》《让我们荡起双浆》,还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的祖国》等。母亲教了一遍又一遍,但我们经常唱变调了,有时候怀疑自己没有音乐细胞。母亲笑着说:“唱变调没关系,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多练多唱,总有一天会学熟的。”母亲还叫我们多到池塘、小河边唱歌,因为水边练唱,声音会放大,果然我们到水塘边唱歌时,感觉歌声更好听,也唱得更起劲、更有动力了。
每到农忙的季节,母亲会教我们插秧、割谷、捆谷、挑谷把,如果我们懒洋洋的,对种田人不屑一顾,母亲会与我们分析说:“大事作于细,如果连农活都干不了,还谈何干大事?”是啊!母亲说的没错,从育种、浇水、驱虫,到插秧、施肥、灌溉、管理,经过耐心地培育,三五个月后才能有收成。如果没有耐心,要么就“拔苗助长”,要么就“因噎废食”。
虽然母亲没啥文化,小学都没毕业,但她很重视教育,也很懂我们的心理。每当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很沮丧、失落时,母亲会教导我们:“你们这些伢儿,读书就是不认真,但考试失败,并不等于要自暴自弃,相反,要继续努力,知耻而后勇,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因为你们都是潜力股,相信自己能够后发制人!”母亲的鼓励如阳光般温暖,也让我们明白,落后是暂时的,只要坚信自己并勇往直前,就可以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母亲读书不多,但她善用单方治病。每当我们感冒咳嗽,母亲会用鱼腥草药汁冲鸡蛋或者炖梨子给我们吃,一般都有疗效。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从学校回来,肚子疼。母亲迅速拿来一个刮痧板给我刮痧,虽然刮得有些痛痒,但通过在体表上进行反复刮动摩擦后,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当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时,人感觉肚子不疼了,也轻松了许多。大家觉得民间单方很神奇,同时更佩服母亲的手艺。
长大后,母亲教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我的身体犯病了,人的情绪特别低落,母亲劝告我:“人吃五谷六米,哪有不害病的?疾病犹如一面无情的镜子,映射出身体内部存在的不平衡,你作为一个男孩子,要学会坚强一点!”并拿历史典故和身边意志坚强的人教育我,“战胜疾病,也是与自己思想作斗争,毕竟发癫痫病就是发病的时候,人很难过,病发了之后,一切又恢复正常了,所以没必要过于紧张。与其忧心忡忡,不如坦然接受,并勇敢面对它,战胜它。熬过来了就是好样的!”
由于我比较重感情,在初参加工作,有几个玩得较好的同学、朋友失去了联系,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并劝告我:“在茫茫人海中,能够相识并有共同的爱好,是一种缘分,要学会尊重和珍惜,但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即使再合适的同学、朋友,一旦离开了那个环境,很多关系就会自然地疏远,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成为我们的挚友,也不能责怪对方不讲情义,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并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母亲的恩似海深、如酒浓,如今,我快到奔五的年龄了,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四年多,母亲的身影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她的教诲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母亲的爱,也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但愿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作者 王剑 ,男,1976年生于蕲春,自幼爱好文学,曾参加湖北电大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通讯员工作,近年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日报社模范通讯员。在写新闻报道之余,还坚持写作散文随笔。去年以来,有不少的文章见诸报端。文字散见于《黄冈日报》《鄂 东晚报》等报刊。现为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