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甲,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诗文在省级以上平台发表或获奖。
乙巳正月十二,县艺术节如约而至,观众翘首企盼者,板板龙灯也。既见,皆交口称赞。余在现场执勤,亲历盛况,有感于斯,遂作赋,曰:
江河争碧,桃李竞妍,板板龙灯,千年流传。白天展演,热血澎湃,入夜起灯,巨龙盘旋:飞龙颔首,许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神龙摆尾,期年丰人寿、国泰民安。
昔板板灯之起源也,或为祭祀,灯系丝绳之上,人走方寸之间。至宋时,为破匪患,改绳为板,游龙身长而步稳;起舞为阵,强盗人仰而马翻。板长五尺,置灯五盏,棍洞相嵌,首尾相连。
眼前之舞龙灯者,职中学子也,青春冉冉,汗液漙漙。捉棍扶板,全凭意志,行止缓急,力在腰肩。长龙时而凝神歇脚,时而阔步向前。听导灯之号令,走灵蛇之步态;因锣鼓之起伏,控队形之变迁。老师傅艺精,龙珠一个人把持;中学生力壮,板凳数百米蜿蜒。
嗟乎!大草坪至圆盘路,单程四百米,摩肩接踵;火车站到澧水桥,双向六车道,马咽车阗。龙灯行经之处,路边叫好者,声嘶而力竭;楼上拍照者,志得而神闲。
且看:潜龙寂寂在深渊,引乘风破浪之势,瞬间出海;野龙杳杳归老林,运开山裂石之力,倏忽下山。故舞龙队员,须通力合作:龙身摇摆,一体之躯无以承受;销棍断裂,两头之板急需嵌连。
盖板板龙灯者,因宋时之习俗,借土家之刚猛,促民族之团结,守百姓之悲欢。其精神也,不忧过往,不惧将来,激发干劲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可感动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