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捡”与“不可捡”
宋今声
我与从事兽医工作的老同学韩喜明为邻居,我们附近有一个群众共用的垃圾坑,坑边时常有养牛户把发霉变质的碎玉米秸遗弃在这里,见了这,生活俭朴的韩喜明老伴儿想拿麻袋把碎玉米秸收拾回来烧炕。韩喜明见了,对老伴儿说:“咱不能烧这个。”
韩喜明老伴儿一向贤淑明事理,见兽医不允许,便不再提起收拾碎玉米秸烧炕的事了。
一日,我从垃圾坑边路过,见了发霉废弃的碎玉米秸,便回家拿着麻袋和耙子,来到垃圾坑边,一连收回好几麻袋烧炕。老同学韩喜明见了,说:“这东西烧炕挺好。”显然,是在赞同我的行为。
后来,我得知韩喜明不让老伴儿收拾发霉变质的玉米秸烧炕的事,便问:“老同学,你们离坑这么近,为啥不去收拾回来烧炕?”
老同学韩喜明笑道:“你收回烧炕,人家会说你会过日子,我们要是把这些东西收回来烧炕叫人家看见,当面不说,背后一定议论:‘连烧柴都挣不来,还当兽医呢!’你想,那不损坏了我的形象、影响了我的声誉吗?”我略微一想,似乎有一点道理。
如果按照这位仁兄的理念,当干部的也不能捡柴禾了,如果是这样,一旦被人看见,会招致“这干部当的,连柴禾都挣不来!”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崇尚节俭,应当不分贵贱,不分男女老幼和社会地位、身份。哪一个社会管理者和思想家也从来没有说过,生活困难的人要大兴俭朴之风,用俭朴度日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生活富有者可以不节俭,挥霍浪费,物欲横流。
就拿收拾被遗弃的碎玉米秸烧炕来说吧,遗弃本身就有失考量,一是未能物尽其用,碎玉米秸发霉不能用作饲料,嫌烧炕太碎,用作沤粪积肥总还是可以吧?再者,收拾遗弃可燃之物用来烧炕,不仅节省了烧柴,还净化了环境,做这种事,还能分高低贵贱吗?
依我看来,无论生活宽裕还是时日拮据,都应当大兴勤俭持家之风,富贵不忘当初贫困,窘迫立志早日脱贫。对待生活的态度应当是,能用的不废弃,能省的不增添;不淡漠朴素传统,不羞耻节俭行为,珍惜纤细,物尽其用。
2025年5月11日
作者简介
宋今声,笔名沙岭樵,现为双辽市书友协会秘书长,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